“蘇”風拂進博,同鑄“金鑰匙”
今年進博會上共有461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展出,繼續讓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利潤場、應用場。這些新品預示著行業新趨勢,更暗藏著許多“江蘇元素”。
“智”造引擎,江蘇產業基礎托舉全球創新。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亞洲首發的液冷泵馬達成為焦點。這款專為大數據中心設計的“降溫神器”,實現服務器CPU高效散熱,更攻克了傳統液冷技術漏液難題。其背后,是江蘇蘇州新工廠的產業支撐。從精密零部件制造到系統集成,江蘇完善的產業鏈條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土壤。當全球企業爭相布局數字經濟時,江蘇憑借深厚的產業積淀,正成為跨國公司技術轉化的“試驗田”。“研發在外地、落地在江蘇”的模式,江蘇在高端制造領域的核心地位盡顯,更彰顯了其作為全球創新鏈關鍵節點的戰略價值。
生物醫藥,江蘇速度領跑健康產業賽道。醫療器械展區,葛蘭素史克帶狀皰疹疫苗的擴齡應用與阿斯利康兩款腫瘤新藥的國內首發,勾勒出江蘇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圖譜。在泰州中國醫藥城與無錫生命科學園,跨國藥企的持續加碼……這里匯聚了數十家國家級研發機構,形成了從新藥篩選到臨床研究的完整閉環。當全球醫藥巨頭將最新成果放在江蘇落地,看中的不僅是長三角龐大的消費市場,更是江蘇在基因測序、細胞治療等前沿領域的技術突破能力。“技術全球首發、產能本地配套”的產業生態,正推動江蘇從醫藥大省向醫藥強省跨越。
匠心新生,老字號煥發時代新活力。江蘇人文展區,南京云錦的“百鳥朝鳳”吉服與蘇州刺繡的《雙面異色貓》驚艷四座。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的碰撞,折射出江蘇老字號的發展智慧。在保留非遺精髓的同時,通過材質創新實現文化破圈。云錦研究所將博物館藏品轉化為可穿戴的文化符號,刺繡大師用雙面異色技法拓展藝術邊界……創新,不是對傳統的背離,而是以更鮮活的方式傳承文化基因。當老字號展品收獲多國采購商青睞,證明江蘇的文化創造力既能講好中國故事,也能贏得國際市場。
開放共贏,江蘇擔當構建全球合作網絡。從跨國企業的持續增資到老字號的揚帆出海,江蘇在進博會上的表現印證了開放型經濟的獨特優勢。蘇州工業園區作為中新合作典范,無錫物聯網集群與全球產業深度融合,泰州醫藥城搭建國際創新平臺……生動的實踐,展現了江蘇在“雙循環”格局中的樞紐作用。當松下依托江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當阿斯利康將無錫工廠納入全球供應鏈,我們看到的是一種雙向賦能,那就是外資企業獲得發展機遇,江蘇則通過技術溢出與產業升級,持續增強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話語權。
站在進博會的舞臺上,江蘇元素閃耀的背后,是產業升級的堅定步伐,是文化自信的生動表達,更是開放合作的寬廣胸懷。從智能制造到生命科學,從傳統工藝到現代服務,江蘇正以創新為筆、以開放為墨,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書寫濃墨重彩的篇章。(朱曉彥)
責任編輯:彭羽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