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物業管理回歸民生“爽點”
當下,房地產行業邁入存量時代,物業管理短板日益凸顯,成為影響居民幸福感的“關鍵痛點”。服務履約不到位、公共收益被侵占、收費不透明、寵物管理失序、噪音擾民難解等問題頻發,不僅損害業主權益,更成為城市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顯著弱項。
面對痼疾,多地探索破局之道,制度創新亮點紛呈。鄭州公開曝光39個問題小區及物業企業,約談21家,力推公共收益透明化;長沙湘江新區建立物業“紅黑榜”,“黑榜”企業將被限制投標,市場競爭力受制;南京首創物業服務信托模式,設立獨立信托賬戶保障業主資金所有權,物業按約定收取酬金。黨建引領、科技賦能等管理手段正被引入,各地圍繞“服務差、收費亂、監督難”三大頑疾,展開系統性制度重構,其決心與力度清晰可見。
這些探索絕非孤立。“紅黑榜”的優勝劣汰機制、信托制的資金安全保障、酬金制的服務質效導向,共同指向行業規范化、透明化轉型的核心。國家層面亦同步發力:住建部力倡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鼓勵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拓展養老、家政等增值服務空間。權威輿論場中,《人民日報》更三度聚焦物業話題,警示“降價不能降質”,為行業從粗放管理邁向精細化運營定調。政策引領與地方實踐形成共振,行業轉型路徑日益清晰。
物業管理事涉千家萬戶,看似“針頭線腦”,實乃“國之大者”。它貫穿于樓宇維護、水電保障、泊車充電等日常點滴,直接關乎居住環境、鄰里和諧、生活品質乃至居民情緒狀態——這正是衡量美好生活最真切的指標。業主支付對價,理應獲得相應服務,而非徒增困擾、訴求無門。不能讓居民的正當權益在物業服務中消磨殆盡。
從居民視角出發,“好物業”不僅在于整潔優美的環境,更在于服務品質、響應速度與情感尊重帶來的深層“情緒價值”。從城市發展維度來看,優質的物業管理是筑巢引鳳的軟實力基石,關乎人才“聞之則喜、來之則安、居之則享”的歸屬感。從治理現代化高度而言,“好物業”是和諧社區、宜居城市、現代文明的具象名片,其價值遠超基礎服務本身,是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拼圖。
存量房時代為物業行業打開了廣闊前景,但唯有主動變革方能把握機遇。推動物業管理向標準化、智能化、透明化、協同化深度轉型,以制度創新保障服務質效,方能真正實現行業價值重塑,達成物業服務與業主需求的高質量“雙向奔赴”,讓物業管理從民生痛點切實轉化為幸福生活的“爽點”。(高昀)
(作者系鎮江日報特約評論員)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