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在解決“問題”
簡政放權再部署 任性用權無遁處
??? 金山網訊 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域取得了“五個率先”成績的鎮江,選擇在春節過后首個工作日召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化作風建設大會,意圖非常明確: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入深水區時,要下大氣力啃難啃的骨頭、攻難攻的堡壘,確保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圍繞這一主旨,昨天的會上,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葉飛肯定成績的同時,按問題導向原則,重點針對企業和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痛點、難點和堵點,提出了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要求,通過簡政放權工作的再部署,實現任性用權無有遁處。
“五個率先”力證簡政放權成效
簡政放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這些對很多人來說生僻的詞語,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了鎮江的發展?行政審批的“減法”,換來了多少市場活力的“加法”?
數字有回應:2016年,全市完成民間投資2035億元,同比增長21.5%;新開業各類市場主體4.2萬戶、注冊資本1107.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7.9%和30.3%?!霸谌珖毡橄陆档那闆r下,鎮江實現了逆勢上揚,很了不起”。
改革的要求在鎮江落地生根和初見成效,有賴于鎮江的先行先試、探索創新。鎮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階段性成效,體現于全省有地位、全國有影響的“五個率先”——
率先在全國推行“多評合一”和區域評估,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周期由原來的141個工作日壓縮到50個工作日,減幅達2/3以上。這一做法被寫入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在全國推廣;
率先在全省建成運行“e辦事”網上審批服務平臺,覆蓋市級519個行政審批事項、112個公共服務事項,較好地將審批與服務功能合二為一、在線辦理;
率先在全省開展行政審批前置要件清理,公布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行政權力清單等“五張清單”,取消了所有模糊兜底條款;
率先在全省完成“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等商事制度改革,企業登記實現“一口受理、一表申報、同步審批”;
率先完成“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省級試點,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梳理出187個隨機抽查事項清單,避免政府部門“任性”用權。
“五個更大進展”力保改革深化
面對新形勢,成績只是更好前行的基石和動力。“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如何深入推進”這個命題之于鎮江,意味著要攻堅克難、凝成合力,用行政審批放權讓利的“失”和“痛”,換來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得”和“爽”。
鎮江將如何下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這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市政府要將五個方面取得更大進展作為“突破口”。
減權放權——將盡快制定出臺做好接權放權工作的指導性意見,國家和省明確取消的審批事項一律停止審批;市縣共有的行政權力,從今年開始陸續下放;承接部門必須1個月內拿出切實可行的操作細則,確保接得住、管得好。
優化流程——能簡則簡、能并則并,完善建設項目“四聯合”等舉措,探索審批環節由串改并、由單改綜、由多變少,力爭實現7個工作日內完成審圖,40個工作日內完成評估;鎮江新區推行一層全鏈閉環審批試點,做到“園區事園區內辦結”;句容市和鎮江新區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成立行政審批局;開發區、高新區、鄉鎮(街道)實行投資建設項目“模擬審批”“全程代辦”制。
完善平臺——“e辦事”平臺實現審批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今年起各部門不再單獨建設業務平臺,已有平臺必須主動與“e辦事”平臺融合對接,同時,推動“e辦事”平臺與省政務服務“一張網”無縫對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將市級平臺電子化交易延伸到轄市區,讓權力公開、透明、規范地呈現在平臺上;政務公開平臺全面推行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和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打破政府部門條塊式劃分模式,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信息共享。
強化監管——簡政不是沒有法度,放權不是一放了之,管得好才能放得開,要創新開展“精準監管”,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減少市縣兩級政府執法隊伍種類,合理確定市和市轄區執法職責分工,不重復設置職責相同的執法隊伍。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
規范市場——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打破獨家壟斷和變相壟斷,讓相關行業回歸市場定位和服務定位。規范中介市場,嚴格執行清單管理,徹底切斷“紅頂中介”生存空間,打破中介壟斷;清理涉企收費,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效率;清理整頓職業資格,清理取消無法律法規支持的各類資格證件;推進市場準入便利化,推進“多證合一”“一照一碼”“證照聯辦”“承諾告知”等舉措,實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全程電子化登記,實現企業登記3天辦結。(記者 崔駿)
?
責任編輯:劉長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