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廣場門前百米距離13個喇叭污染不小
噪音大得可以震響電動車報警器

金山網訊?日前,市民王小姐向記者反映,太和廣場沿中山東路一側的數家手機店,皆用高音喇叭招攬生意,聲浪逼人,手機一條街成了“噪音一條街”,讓路過的市民不堪其擾。
“買手機,到××,連鎖門店,覆蓋鎮江多個地區!”“還在猶豫什么,買手機就到××!”“歡迎各位朋友,新春佳節優惠活動繼續!”昨天上午,記者離太和廣場的那排手機店還有一段距離,各式吆喝聲就已經爭先恐后地往耳朵里鉆。走到跟前,聲浪更大,只覺得振聾發聵。記者粗粗一數,這條百來米的街道,地上、墻上居然共設置了13個喇叭,個個都在不甘示弱地使勁用大嗓門招攬顧客。
“今天還算好的,周末人多的時候,有的電動車裝的報警器都被聲浪震得叫起來,吵上加吵。”王小姐說,“每次從這里路過,就要加速前進,就怕多呆一會耳朵受不了。”路過的一位市民也向記者表示:“這條街確實挺吵的,一直都是這樣。”到底有多吵呢?記者現場用手機上測噪音的APP簡單測試了一下,兩個APP上的數據都顯示,這條街上的音量在80至100分貝之間,屬于“潛在危害”至“危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區域噪聲標準》,城市居住、商業、工業混在區環境噪聲最高限值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內河航道、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晝間為70分貝、夜間為55分貝。從這個標準來看,這排手機店的廣告音量是有些超標,算得上噪音污染了。
為什么要開這么大的音量?記者問詢了其中幾家手機店的工作人員,他們紛紛表示,是老板要求的,其中一位還說道:“老板會過來查的,聲音不夠大就罰我們的錢。”有的則表示:“大家都這樣,別人也這么干。”不過在記者表達了市民投訴要求后,他們也表示愿意調低音量。
全靠店主自覺,記者擔心不能持久,因此記者隨后又聯系了京口區環保部門,工作人員表示,雖然他們接過類似的投訴電話,但根據我市《關于加強市區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的通告》的規定,“沿街商業網點不得在室外安裝、使用高音喇叭等音響器材,不得對外播放音樂和廣告,違反規定的,由市城管行政執法部門依法進行行政處罰。”
記者又聯系了我市京口城管健康路中隊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當場表示將派人來現場查看。當日下午,該工作人員回復道:“針對太和廣場噪音擾民的問題,已安排人員逐戶上門,要求各店家降低音量,本著人性化執法的理念,且這是共性問題,暫不采取強制拆除措施,今后將加大巡查力度,若教育、勸阻無效,則予以強拆。”(晏海雁)攝影 晏海雁 制圖 胡駿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