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樂在“社區”做文章
青年創業樂在“社區”做文章。近日剛剛參加鎮江市農村青年暨大學生村官創業大賽決賽的兩名選手,就將自己的創業項目定位社區。記者現場走訪后發現,社區的項目正大放異彩。
創業一年多,
項目年交易額近13億元
2015年圣誕節正式上線,目前已發展會員約5萬人,近千家商戶入駐,平臺自營年交易額超過千萬元,帶動旗下各傳統商戶進行“互聯網+”轉型,年交易額接近13億元。
這是畢業于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高波的創業項目“我的社區365電商平臺”一年多的創業實績。這個業績不低,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85后高波告訴記者,這個創業項目包括四大塊,一是零售,二是食堂配送,三是企業商戶對企業商戶,四是產銷對接。前三部分都屬于他們的自營商場,一年交易額在1000多萬,和13億元相比,這一塊從交易額上來看不算多。但他說,這三部分與老百姓的關聯度卻是最大的,除了通過網上商場、網上店鋪銷售日常用品外,他們還有一家網絡平價店,20多個農產品品種不定期更換,價格低于市場價的15%。
據介紹,他的創業團隊還參與了“創富鎮江互聯網+創業大賽”,帶動近500名社會團體人員及在校學生參與創業活動;并與健康路街道尚友社區共同推行社區孤寡老人愛心公益菜免費配送活動,累計為孤寡老人配送了近百次的免費愛心蔬菜。
創業一年多,
打造購物“1小時便民圈”
同樣是一年多時間,同是85后的大學生村官孫健以社區為圓心,依托線上平臺,發揮線下優勢,盤活轄區閑置勞動力,把政務服務與公益服務、生活服務與便民服務、志愿服務與專業服務、實體服務與網絡服務、固定服務與流動服務等多種服務相結合,實行契約化管理,打造“1小時便民服務圈”,全方位滿足居民的各類生活需求。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鎮江市華潤新村小區內的印象·鎮江超市,一排排貨架上整齊地陳列著食品、生活用品、文具等,方便小區居民購買,而且購買20元以上的就可以享受送貨上門。
華潤新村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楊赟告訴記者,小區共有人口6000多人,老年人口有近千人,一些腿腳不便的老人是送貨上門的老客戶。另外,還有一些全市各地的年輕人,通過網絡下單購買,工作人員李風橋上午就給家住金山附近的一位年輕人送去了一箱礦泉水。
據了解,現在像這樣的小超市,在市區已經布了3個點,除了華潤新村,還有花山灣古城公園旁和三中附近。
而且不僅提供購物,還有開鎖、理發等便民的服務項目。孫健說,他們將傳統社區便利店與互聯網應用相融合,解決淘寶、一號店等大型銷售網站較難覆蓋的“最后一公里”,解決群眾應急或下單即達的需求,并依托鄰里關系等口碑化營銷,避免網絡刷單等不良競爭方式可能給群眾帶來的麻煩。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項目實踐,孫健深有感觸地說,“貼近鄰里才能闖出一片天地”。
責任編輯:吳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