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世界的傾聽者
——記首屆市住建行業優秀工匠錢建奇
子夜,萬籟俱寂,當白天的喧囂過后,一個身影駕駛著摩托車奔馳在鄉村公路,他時不時停下車,放下儀器,側耳靜靜聆聽著地下里傳來的那些聲音,細細地分辨著水世界傳來的訊息。他就是鎮江市自來水公司的管道工錢建奇。
自來水管網的“活地圖”
從上世紀開始,鎮江市開始向農村普及自來水,由于時代的局限,當時所有的管道鋪設都沒有留下圖紙。然而對于自己轄區內的自來水管網布局,錢建奇的心中卻自有一本賬,所以同行們戲稱他是個“活地圖”。
“這主要得益于自己的工作經歷。”錢建奇總是如此謙遜地說。1997年從諫壁職業中專機械專業畢業后,錢建奇進大路自來水廠當了一名管道工,跟隨著施工隊伍,他跑遍片區10多個自然村,累計安裝管道達到了100多公里。
2013年,錢建奇調任姚橋營業所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騎著摩托車跑管理片區的現場。沒有圖紙,他就自己手繪了一張姚橋片區的區域表分布圖和管道走向圖,在這張圖紙上,他清晰地標注著水表的級別,管道的粗細和走向。因為片區管轄的區域大,風里來,雨里去,錢建奇一天往往要跑50公里。付出總會有回報,如今,只要提起片區的某一段管網,錢建奇不僅能準確地報出管徑和走向布局情況,甚至地下管道目前的使用狀況、承壓能力、漏損情況也是了然于胸。
測漏降損的“有心人”
2009年后,農村自來水管網基礎設施基本鋪設到位,錢建奇的工作重點也由鋪設轉為以維修和降損為主。
姚橋營業所的主管網從東到西長達18公里,從南到北長達12公里,從鄉村公路到農家房前屋后,幾乎就沒有錢建奇沒測漏過的路段。而摩托車、手電筒和測漏儀是他半夜出門測漏的3件法寶。
錢建奇是個“有心人”,除了通過測漏儀測聽外,他還自己琢磨出了一套數字分析法來分析管損。他在主管網上加裝“區域表”,監測區域總供水量,同時,對用水戶的售水量進行匯總,通過兩個數值的差額來評估漏損情況。每個月,他會特別留意兩類數據:一類是單個用戶用水量增幅很大的情況;第二類是區域表的數據。因為,錢建奇根據長期的管理經驗,發現每天每個農戶家庭平均用水量在0.3噸左右,乘以自然村的農戶數基本能夠匡算出區域供水量。所以一旦兩個數據出現了異常,他會特別關注是否管道出現了漏點。
由于上世紀鋪設的管道很多還是水泥管道,很多管網已經老化,如果進行更換投入巨大。如何降管損,錢建奇采取了一套精細化降損方案,根據24小時供水的高峰和低谷,來調整管道的水壓。高峰時調高水壓,保證居民用水,而低峰時調低水壓,那么管道的流速降低,漏損的水量就會減少。由于調壓需要人工調,錢建奇經常騎著摩托奔行于鄉間,但僅此一項,每天就可以挽回300-500噸水的損失。
要讓老百姓方便
跟隨錢建奇來到了新區姚橋鎮興隆村夾溝村,姚橋營業所的施工隊伍正在進行最后的路面平整。“雖然我們的管子是埋在村水泥路邊上的,但我們還是在路邊上砌上了水泥,路面平整了,村民們走路也方便,我們的工作還是要讓老百姓方便。”錢建奇說。
要讓老百姓方便,這是錢建奇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此次對夾溝村的管網進行全部更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百姓多有反映自來水壓力小,高峰時段水小,用水不方便。錢建奇到現場勘查后,發現該村的管道漏損達到了78%,于是迅速上報公司,提出管網改造方案。隨后自來水公司投資28萬元,將村里鍍鋅管網全部換了PE管,此舉將管網漏損降至5%,遠遠低于國家標準。
曾經有人給錢建奇算了一筆賬。2009年起,他在大路營業所時,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該所的管損從89%降至63%,每天降低流失量達2000多噸。2013年,他調姚橋營業所后,一年內就修復漏點3200處,改造管網3萬余米,每天降低流失量1100余噸。而2016年,他再次將片區的管損降低了8%,直接減少自來水公司損失82萬元。
責任編輯:吳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