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調純正 古樸雅致
——記國展精英、河南書法家秦朋
|
||
|
||
|
||
|
||
|
||
|
□ 張春華
秦 朋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鎮平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第四屆中青年書法百強榜十佳書法家、“當代書法英雄榜”上榜書法家、書法創作《論語》入選中國文聯2016年度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書法作品榮獲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全國第七屆楹聯書法作品展最高獎、“農行杯”首屆中國電視書法大賽一等獎等近20個大獎,入展全國第二屆楷書展、篆書展、全國第三、四屆隸書展、全國首屆手卷書法作品展等近20個大展。
河南作為書法大省,近十多年里,涌現出了一批卓有成績的中青年書法家,秦朋是其中備受關注的一位。秦朋的隸書,意境古雅,頗具文人氣質,用筆沉著,結字規整,章法布局穩妥,給人以舒朗祥和、賞心悅目之感。
書法上講,學習的路徑是書家形成風格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臨帖是學習書法的重要途徑。毋庸置疑,從古至今,要想寫好字,缺少臨帖這一學習環節幾乎是不可能的。誠如《臨池管見》中所云:“縱覽諸家法帖,辨其同異,審其出人,融會而貫通之,醞釀之成一家面目。”所以,秦朋也不例外地遵循古人的學習規則,他曾說:“植根漢碑,兼以簡帛、大篆等旁征博取,予以吸收轉化。” 由此可窺見秦朋書風形成的門徑和根源。
二十多年前,受家人影響而走上書法學習之路的秦朋,后來有幸跟著張青山先生學習書法,他很感念老師的教誨,認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與恩師的教誨密不可分。
秦朋不僅從書法中得到愉悅,同時也從書法中得到福分。他感恩書法,因為書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3年前,從鄉村學校破格調至鎮平縣教師進修學校的秦朋,有了更多時間從事書法創作,有了更多機會接觸書法的各種流派,教學相長中的他,更是德業兩進。
實踐中,秦朋清楚地意識到,在文化多元化的時代,書法也呈現出多種流派,而在諸多紛紜的流派中,人們難免會受到時風的熏染,甚至落入俗流。為此,他以漢碑為基礎,兼習簡帛、大篆,繼而又攻二王、米芾等諸先賢,力求博采眾長,兼收并蓄。他還曾對《曹全碑》《石門頌》《張遷碑》《鮮于璜碑》《衡方碑》等進行反復臨摹和較為徹底地消化,不斷地在古人的碑帖中汲取法乳。
在秦朋看來,臨摹我國古代的優秀法帖,本身就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延續和傳承,通過臨帖這一學習方式和途徑,既能增加自己對祖國優秀文化藝術的繼承,又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當然,臨帖是一種技法性的實踐活動,要掌握技法形成技能,沒有一定數量的反復練習是難以實現的。這就決定了臨帖要多練,要有恒心,還要細心揣摩。誠如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著名書法家王學嶺先生所說:“秦朋單此一求學態度,便令人悅目不已,便是立得高處!”
難能可貴的是,盡管當前書壇出現了一些以表現為目的,較多地關注表象,重視個性,強調變化和視覺效果進而忽視了對藝術內涵把握的書者。但秦朋不隨波逐流,而是堅持在臨寫上下苦功夫的同時注重加強自身的修養。
品賞秦朋的書法作品,給人感受強烈的是,他盡可能保留了經典漢隸端莊大方、氣格雍容之特點。在用筆上盡可能體現書寫性,著意凸顯線條的蒼潤滋華之筆墨情趣,不追求大幅度的跌宕起伏和強烈對比,而是在細微中見變化,在自然中顯精神。
不僅如此,秦朋還通過每個字的字形不同來區別,有時也會適當在字的結構上求變化,有的稍扁一點,有的稍長一點,筆畫多的字寫細一些,筆畫少的寫厚重一些。另外他還通過在墨色上求變化,濃、淡、枯、濕交相融合,來解決整體呆板、不靈動的問題。秦朋主張書法創作中要飽含情感,只有情感真摯才能產生與人共鳴的藝術感染力和說服力。
雖然當代書壇審美風格和藝術思潮多元而活躍,但事實已經證明沒有“根基”的書法是很難有所發展和被大眾所接受的。秦朋之所以能以隸書引起關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秦朋有深厚的功力和綜合的素養,通過他的作品不難看出他對傳統涉獵廣泛。秦朋雖以隸書創作為主,但對行、草、篆的研究和學習也是頗有見地。他的行草書碑帖結合,虛實得當,凝重而不失輕靈的用筆,使他的作品平添了幾分雅致之韻。秦朋的篆書,格調高古而氣息典雅,從中亦可看出其駕馭筆墨的嫻熟功底。
其二,秦朋的書法以隸書為主,是符合自己性格、稟賦的。他的隸書樸中見秀,秀中有樸,巧中見拙,拙中有巧,筆畫與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注重氣息的連貫和內在的呼應,一種書卷之氣彌漫其中,通篇洋溢著文質彬彬的君子之風和文人之氣。書如其人,生活中的秦朋亦優游自適不散淡,在靜靜地思考和實踐著。
其三,秦朋將現代人的欣賞趣味融入其作品中,他的作品精致、形式感強。評論家郭名高先生分析說:“秦朋獲獎作品多是一張大紙,以紅色簽字筆打上界格,從容不迫地寫完,寫得整飭而富于變化,橫看,字的重心在一條線上,字的高低肥瘦總要錯落開來,做得不動聲色,末了,于紙的左側或右側留三行空白,大字隸書寫個題簽,稍下,與正文拉開一些距離,密密麻麻三四行小字行書,大體是對正文的注釋或創作心得一類,動靜疏密、塊面都有了對比,很講究,不做作。”
由于秦朋較強的創作實力、獨特的隸書藝術個性,去年他書寫的《論語》通過書法形式再現了經典,使人們欣賞書法的同時還能感受先賢帶來的思想啟迪和心靈震撼。此舉不僅得到了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提供的專項基金支持,成為河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書家,還為其將來在藝術上的提升和更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秦朋認為,一個藝術家應該具備的素質首先是人品,要具有高尚的品格、寬闊的胸襟、深厚的道德文化修養,同時還要有一顆平常心,淡泊名利,潛心學問,其次還要具備對書法敏銳的洞察力,以及純熟的技法,為“技進乎道”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達到書品和人品的完美統一。惟其如此,我們相信,沿著這條正統書藝之路不懈地努力跋涉著的年輕的秦朋,未來必將更難以限量。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