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聞】雪如令,他們嚴守一線 暖入心,他們十年如一
夜里21:41,雪花依舊紛飛。經歷過月初那場大雪帶來的糾結、驚訝、感動、贊嘆后,昨夜的鎮江人對翌日清晨的城市面貌多了幾分期許。
實際上,這期許是有著落的。無論是從24日下午進入鎮江市除雪防凍指揮部辦公室,直至今天凌晨只睡了1個多小時的張立新,還是從2008年至今的10年間,從未錯過一次街面掃雪的嚴興國,以及他們代表的那群都市守夜人,都以雪為令,送暖入心。
![A7)4@`AF`9DSC]KQCY0E9FU_副本](http://upload.jsw.com.cn/2018/0126/1516930138806.jpg)
指揮部里,
地圖上戳著的43顆釘
“丁零……”
“喂!您好,檀山路鏟車除雪工作已經快結束了。”“好的,馬上安排撒鹽車去防凍!好的,好的!一定注意安全!”
“丁零……”
“喂!您好,南徐大道除雪工作正有序推進。”“好的,謝謝!”
……
幾乎每分鐘都會響起的電話鈴聲,就像是鎮江市除雪防凍指揮部辦公室里的軍號。電話那頭,或是上級指揮部,或是一線負責人,都要及時向坐鎮辦公室的人報告屋外不斷變化的情況。桌上除了電腦、電話記錄簿,還有一箱拆封的方便面。房間里最搶眼的,是一塊立在一角的“市區除雪防凍地圖”,還有上面密密麻麻戳著的紅釘。
“這43顆釘子代表43輛正在路上作業的鏟雪車輛。你看,長江路沿線現在有4輛鏟車作業,運河路沿線有三輛鏟車正在作業,電力路目前也有兩輛鏟車作業。”已經參與了10年除雪防凍工作的市城管局環衛處副主任張立新,雖然眼里布滿血絲,但說起除雪防凍工作的進展,依舊很有條理。“這43臺鏟車今晚目標是將市區大小道路路面積雪清除,隨后還有撒鹽車上路撒除雪劑,確保道路少積雪、少結冰。”
說了幾句后,張立新走到桌旁,端起那杯一半茶葉一半水的茶杯,狠狠地喝了一口。“靠這個提神呢。”張立新說。這個時候,站在他身旁的同事才貼著記者的耳朵說了一句:“從24號進駐辦公室,老張一宿沒睡。原本是安排他25號中午休息調整一下的,但是聽他說,才睡了1個多小時,就被電話吵醒,再也睡不著了。他今年都53歲了。”

電力路上,
十年如一的“編外美容師”
21:54,電力路新馬路路口,一輛黃色鏟車正貼著快車道旁的綠化帶,循環鏟著這個路口與電力路大西路路口間總長不過320米路面的積雪。駕駛這輛鏟車的不是環衛系統的駕駛人員,而是來自索普集團的54歲鏟車工人嚴興國。
更令人意外的是,今年,已經是他參與除雪防凍的第十個年頭。
不到400米的距離,5分鐘一個來回,每次作業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一天,老嚴已經分早、中、晚三個階段清掃作業幾十次。每到一個路口,將鏟出的雪堆成一堆,嚴興國時刻小心、留意來往車輛,“除雪干活時先得保障安全,鏟雪、開車時必須全神貫注,我眼都不敢眨巴一下”。
駕駛鏟車究竟是個什么感覺?記者擠進了駕駛室,第一感受倒不是小,而是冷。
“這鏟車駕駛室里這么冷,您吃得消嗎?”
“沒辦法,鏟車駕駛室關上門,看著是個密閉的環境,實際上四處透風。這天這么冷,時間長了膝蓋肯定吃不消。”嚴興國指了指自己的腿,“所以我上車必須穿著老皮褲,至少能御點寒。”
“今年下雪次數多,而且下得還有點大,如果晚上不趁著車少人少的時候盡可能鏟掉些路面的積雪,明天就算再撒融雪劑、再上多少人掃雪,可能都很難清除貼著路面的冰。”當被問到是什么支撐他連續10年接受調遣,義務參與市區道路的除雪防凍時,有些靦腆的老嚴說,“我們晚上多鏟幾趟,明早上班的人就多點安全。好在家人都很支持我。”(記者 范海罡 崔駿)
責任編輯:吳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