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法庭打造物業糾紛化解新模式
建設和諧幸福家園 讓群眾生活更宜居更樂居
金山網訊 歷經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退二進三”工程啟動后,隨著基礎設施和教育資源的日益完善及各項服務項目的陸續入駐,新建小區也如雨后春筍蓬勃興起,選擇入住鎮江丁卯新城的市民也越來越多,然而,隨之而來物業糾紛也迅猛增長。
近年來,鎮江經濟開發區法院丁卯法庭創新探索打造立體化鏈條式物業矛盾糾紛處理新模式,有力推動了物業糾紛的多元、源頭化解,取得了積極成效。2017年,該庭受理該類案件216件,調撤率高達82%。報送的《基層建議多措并舉化解物業糾紛》被《鎮江信息》采用。
健全機制,多元聯動定紛止爭
2017年年初,丁卯法庭聯合丁卯街道制定出臺《關于成立丁卯“物業聯管”維權工作站的工作意見》,健全物業糾紛聯動化解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化解糾紛類型及調處工作流程等。物業糾紛經過自行和解、社區調解、行政調處三層過濾,仍未能解決的,由法庭依法審理。
為推動物業矛盾糾紛源頭、訴前化解,實現訴調無縫對接,丁卯法庭通過包片掛鉤指導的方式,建立社區法官制度和人民調解聯絡員制度。組織審判人員深入開展物業服務專項調查,實地調研物業糾紛情況,“坐堂問診”調處工作難題。社區法官隨時解答人民調解員提出的問題,必要時參與調解,對符合條件的調解協議,及時引導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賦予強制執行力。一年多來,丁卯法庭先后組織社區法官培訓人民調解員、司法協理員100余人次,成功幫助調解物業糾紛100余件,累計對12份調解協議予以司法確認。
“業主和物業關系特殊,訴訟結束后雙方還要繼續存續服務關系,僅靠法院單打獨斗,處理效果不夠理想。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合力化解矛盾,和諧鄰里關系,事半而功倍。”丁卯法庭庭長吳茜介紹,“物業聯管”維權工作站成立以來,先后邀請20人次物業管理部門、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參與訴中調解,妥善化解了多起群體性物業糾紛,成功促成東錦花園小區40名業主全部與物業公司達成和解,冰釋前嫌、化戾氣為祥和。
快審速裁,放大裁判示范效應
1月12日上午,一起因小區管理不善引發業主拒繳物業費的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塵埃落定,從受理到調解結案僅半天時間。速裁快審快結,物業糾紛案的審理駛入了“快車道”。
針對此類案件涉訴小區集中、案情同質化、關注度高的特點,丁卯法庭進一步完善類案審理機制,對涉及同一小區或物業公司的案件,由社區法官作為承辦人集中審理;符合條件的,適用簡易或小額速裁程序,實行要素式裁判,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同時,創新拓展送達方式,常態化夜間集中送達,廣泛利用“微信網絡送達”等方式,有效提高了法律文書送達效率,確保了審理工作的順暢開展。
為充分發揮裁判示范引導作用,丁卯法庭積極推進辦案標準化建設,定期組織開展物業糾紛案件研討會,確保同類案件裁判思路、尺度統一;同時不斷強化判決書的說理性,注重語言的通俗性,耐心做好判后答疑,讓當事人贏得明明白白、輸得心服口服。選取典型案例通過法院官網、報紙、電視、微信等媒體發布;法庭開放日”多次組織業主、物管人員等,旁聽熱點物業糾紛案件庭審;組織法官走進涉案業主較多的小區開展巡回審判,家門口審理,減輕了群眾訴累,達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正本清源,暢通理性協商渠道
“憑什么讓我交物業費,你們物業服務這么差,還好意思要錢。”丁卯法庭人民調解工作室內,某小區業主王某情緒激動,大聲地與小區物業爭執,絲毫不認為自己理虧。
據悉,很多物業糾紛案件,都是因物業管理不到位,導致業主不滿拖欠拒繳物業費引起的。有的物業糾紛還牽涉到開發商遺留的房屋質量和配套設施建設問題、其他業主違規私搭亂建等諸多問題。息訴止爭并不代表徹底解決業主和物業之間的矛盾。
為了充分整合社會解紛資源,推動物業糾紛源頭預防化解,丁卯法庭依托“物業聯管”維權工作站,聯合丁卯街道、住建局、消防等相關部門,建立信息互動、資源共享的聯動預警機制,定期召開物業管理工作聯席會議,會商研究預防化解工作,提出3條司法建議,有力促進了物業管理的規范化。先后舉辦物業管理法律主題講座10場,開展“法潤社區、送法進萬家”等廣場咨詢活動,發放400余份法律宣傳手冊,提升了轄區群眾的法律素養,促進了依法維權意識的提高。
“《物權法》規定,選舉業主委員會,應當經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占總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社區法官主動列席掛鉤社區物業聯席會議6次,現場解答選舉業主委員會、停車位劃分、物業管理服務公開等法律問題,引導業主、物業公司理性協商對話,構架和諧物業服務關系,共同建設幸福和諧家園,受到廣泛好評。(通訊員 鞠恩春 金山網記者 董禮)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