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聞】這位私營企業家多年扶貧助困,還曾帶著大型機械星夜馳援災區
陳正樂是一名私營企業家,從事土方工程生意,同時他也是一名熱心社會公益的愛心人士,在對貧困群體的資助上可謂傾囊相助。近日,他的幫扶對象——步正華家庭已摘掉低保的帽子,但他仍放心不下這家人,日前他又特地前去看望了步正華的孫女張詩雨,并繼續對其資助每年1500元。
精準扶貧,幫扶對象摘掉了低保帽子
盡管幫步正華家摘掉了低保帽子,但幫扶人陳正樂還是有一些牽掛。
日前記者跟隨陳正樂,到步正華家看望了步正華的孫女張詩雨。當來到鎮江市丹徒新城光明社區21組步正華家時,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一幢三層磚混結構的樓房,再走進屋內一看,家中有空調、冰箱、電視,室內裝飾也處于中等水平,這怎么可能是一個困難戶家庭呢?
經進一步了解,記者得知這個家庭原先還是比較富足的,致貧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員接連遭遇了兩場惡性事故。一次是女主人步正華遭遇了一場車禍,致其喪失了勞動能力;另一次是兒子張赟在修理汽車時被砸傷致殘,仍需繼續治療;另外,步正華的丈夫張國富也身患胃癌,兒媳離開了這個家。這個家一下子由小康家庭變成了貧困戶,靠社會救助生活。
陳正樂了解情況后,從2015年7月開始主動與步正華家庭結對幫扶,每月資助600元,加上家中的失地補償等,使其家庭收入高于低保標準,經過兩年多的幫扶,加上張赟身體好轉找到了一份臨時工作,每月能收入2000元,這樣,步正華家于2017年11月摘掉了低保帽子。盡管如此,陳正樂到了節日還是會上門慰問,并繼續承擔其孫女張詩雨每年1500元的學習生活費用。
捐資助學,一人資助了5名大學生
步正華只是陳正樂幫助的眾多人當中的一員,他還幫助了多名大中小學生。
2014年8月,陳正樂從丹徒區關工委了解到,他們正在搞“金秋助學”活動,有好多學生因家庭貧困而交不起學費,他二話沒說,當即認領了姚莊社區的4名家庭困難的在校大學生,一直資助到大學畢業。目前,一個學生被保送南京大學讀研,另一個則考取了鄭州輕工學院碩士研究生。

2017年8月起,陳正樂加大了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資助力度,對其中兩名特困戶的大學生每人每年資助1萬元。四年中,陳正樂共資助大學生費用達76000元。在去年8月召開的一次幫扶結對聯誼會上,陳正樂得知考取大學的余同學家庭情況特殊,母親身患癌癥,靠60多歲的奶奶做清潔工供她上學,連到校報到的學雜費都還沒著落,他除了先前承諾的每年資助4000元外,當場表態再捐贈6000元,讓她到校報到,不要為學費擔憂。
抗震救災,奔襲2300公里到達災區
陳正樂不但熱心于捐資助學,他還對公益事業有著一份特殊的熱情。
2017年6月24日,四川茂縣疊溪鎮新磨村富貴山山體發生高位垮塌,造成交通中斷,河流堵塞,人民生命和財產遭受嚴重損害,急需要大型機械支援,陳正樂當即與四川省救災指揮部聯系,因專線電話較忙,多次都未打通。在這種情況下,他當機立斷,從他的施工隊伍中挑選出思想品德高、駕駛技術過硬、敢于沖鋒陷陣的3名應急隊員和自己組成支援小隊,調配了一臺新的大型挖掘機裝上平板車,日夜兼程,行駛2300多公里,于6月25日晚11點多抵達災區,并與當地救災指揮部取得聯系。臨危受命,由救災指揮部派工作人員帶領支援小隊到塌方嚴重的受災現場,參與救災。這次赴川救災行動,完全是陳正樂的個人行為,所有經費也由他一人負擔,光運送挖掘機這一項費用就有7萬多元。

鏟雪保通暢,連夜花50多萬購買鏟車
如果說他千里救災是為了練兵,那么家門口鏟雪就是實戰。
今年元月24日,根據天氣預報,我市25日將有大暴雪,陳正樂聞風而動,立即組織大型鏟雪機械5臺,加滿油,調試好,整裝待發,同時組織公司的20名骨干隨時待命。25日一早,大地白茫茫一片,路面全被大雪覆蓋,給市民的出行帶來不便。
災情就是命令,在丹徒區城管部門的統一部署下,陳正樂身先士卒,帶著公司20名骨干和機械奔赴丹徒區各個“戰場”,展開了戰雪災、保暢通的戰斗,首先鏟通丹徒區主干道,然后是大型活動場所,如學校、醫院、廣場等。有一臺從外單位借來的鏟雪機械只用了一天就出了故障,一時無法修好,陳正樂看到雪情這么嚴重,立即與南京一家大型機械銷售公司聯系,花了55萬元自費購買了一臺大型鏟雪機械,第二天就加入鏟雪隊伍中。鏟車上的鏟刀平時要用兩至三年,這次連續鏟雪33小時,一把19厘米寬的刀磨損后只剩下9厘米,這把鏟刀,如今成了陳正樂在丹徒“抗雪災,保暢通”的見證物。(記者 曹海濱)
責任編輯:吳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