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運河特大橋鋼管拱合龍
兩根巨型鋼管重量為355噸 橫跨大運河兩岸跨度達136米
金山網訊 昨天上午,記者從連鎮鐵路跨京杭運河特大橋施工現場了解到,廣大建設者頂酷熱戰高溫,經過連續一個多月的緊張施工,成功將兩根橫跨運河的鋼管拱合龍,這是繼去年11月跨運河特大橋連續梁合龍后又一重大工程節點,鋼管拱成功合龍將對大橋的安全穩定起到極為重要的保障作用,為下一步工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上午10點多,記者在位于京口工業園區的連鎮鐵路跨京杭運河特大橋施工現場注意到,在巨型吊機的作用下,施工人員將一節十多噸重的鋼管固定在大橋頂部,并在離河面30多米的高空中,頂著近40℃的高溫進行焊接作業,最終將鋼管成功焊接到位。
記者注意到,普通跨運河的鋼管拱通常都是圓柱形的空心管,直徑多在1米左右,而現場橫跨運河兩岸的鋼管,其斷面卻是一個不規則的啞鈴形。負責施工的中鐵二十四局連鎮鐵路項目部二分部經理肖亮告訴記者,這是由于普通跨運河橋是公路橋,承重較小,而這座特大橋是鐵路橋,承重力需要大幅增加。
肖亮表示,采用斷面呈啞鈴形的鋼管拱是為了最大限度保障大橋的安全,雖然鋼管拱采用的是空心管,但管壁厚達兩厘米,鋼管的最寬處近3米,兩根鋼管的總重量達355噸,為了方便安裝焊接,施工人員將每根鋼管分成11個節段,預制好送到施工現場,每節段的鋼管最重達18噸,最輕的也在6噸多。安裝焊接時通過巨型吊機加人工現場施工。
目前,兩根鋼管拱已成功完成合龍,施工人員將開展掛索施工,工程部負責人劉鋒表示,掛索施工是為固定鋼管拱,即在每根鋼管拱上豎著拉起14根鋼索至橋面,鋼索的最大長度近28米,最短的也有11米多。每根鋼索直徑達8.1厘米,內有109根高強度鋼絲。
據了解,鋼管拱是保障大橋穩固的“龍骨”,橫跨大運河兩岸,每根鋼管拱兩端則是固定在橋墩上,而橋墩下連接的則是兩個位于河床下深達7米的承臺,每個承臺的重量達3500多噸,為了保障承臺的堅固,施工人員還在每個承臺下打下20根灌注樁,每根直徑兩米的灌注樁深入地下達40多米至60多米不等,成為大橋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京杭運河特大橋全長2.7公里,主橋采用76米+136米+76米三跨連續梁拱形式,并采用掛籃法施工推進。對于連鎮鐵路鎮江段來說,是繼五峰山鎮江長江大橋外的又一座特大橋,也是全線工程的又一個重要控制性節點。兩座跨江越河的大橋,在連鎮鐵路全線建設中均具有重大作用。
中鐵二十四局連鎮鐵路項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部承建的鐵路總里程達52.25公里,途經鎮江新區、丹陽市、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里程長任務重。其中京杭運河特大橋于2015年10月18日打下第一根樁,目前已打下840多根灌注樁,廣大建設者克服高溫及高空作業等難題,全力推進工程建設。 (沈湘偉 周小京)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