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聞】每天只睡3小時......鎮江55名消防官兵馳援壽光災區歸來

8月18日、19日,受臺風“溫比亞”影響,山東壽光遭洪水襲擊,“蔬菜之鄉”變成澤國。我市消防官兵派出55人的救援隊赴魯。9月6日下午,他們回到鎮江。
任務緊急:
接到命令4個小時后就出發
鎮江消防支隊副支隊長張俊忠介紹,8月26日下午2點半左右,支隊接到上級赴山東壽光搶險救災的命令。支隊立刻集結55名官兵、8輛各類保障和作戰車輛,于下午6點半從鎮江出發,驅車610公里,于第二天凌晨5點半到達壽光縣城。簡單休整后,上午8點半所有人投入了搶險。
張俊忠說,鎮江消防官兵的主要任務是為受災大棚排澇。10個晝夜中,支隊輾轉6個排水點,對102個大棚進行了排水,排水量達10.71萬立方米,同時協助菜農進行大棚周邊道路清淤,以及受災嚴重廠礦企業的生產物資轉移等。
災情嚴重:
不睡覺也要把村民損失降到最低
戰勤保障大隊戰勤保障中隊中隊長龔曉敬說,災情比想象中要嚴重,基本上積水已經過大棚,只有頂露在外面。在一些受災嚴重的地方,官兵開始以為看到的是大片池塘、湖泊,只要排掉一部分水防止下次下雨決堤就行,可排掉水后才發現水下是蔬菜大棚。
當地積水多、氣溫高,一些家禽死在水里污染了水體。支隊立即成立小分隊,對作業點和周邊村莊、廠礦企業、學校、公共場所等進行消毒,防止疫情發生,消毒855人次,消毒面積達16100平方米。
張俊忠說,目前正值蔬菜上市季節,菜農損失慘重。“大棚的構造是一面土墻,旁邊用塑料薄膜金屬支架支撐,水多泡一天,土墻倒塌的風險就增加一分,每個大棚的造價在25萬到40萬之間,如果土墻倒塌,就要重新建,看著村民著急,我們更急,哪怕不睡覺我們也要抓緊時間幫他們把損失降到最低。”就這樣,官兵們沒日沒夜地忙,泵組每6個小時停機修整和加油之外的時間,都在搶險作業。
收獲感動:
顧客搶付賬店主不收錢
壽光很多土地和大棚坑洼不平、水流不暢,官兵在現場必須手挑肩扛疏浚及搬運工具。龔曉敬回憶,在壽光稻田鎮的閣上村,當時要將蔬菜大棚的水排到附近河中,但大棚到這條河沒有直接的路,要靠人工鋪設水帶,200米長的水帶有約140米在樹林里。“這項任務滿負荷需要二三十人完成,我們現場十二三人就完成了。”正說著話,龔曉敬突然鼻子出血。他拿出面紙邊擦邊說:“沒事兒,我最近都這樣,主要是每天只睡三個小時累的。”
睡得少,累,是每一位官兵的體會。后勤處戰勤保障大隊班長李貴根負責運行遠程供水泵組。他告訴記者,沒有泵組整個排澇工作都做不起來。“我就時時刻刻守著它,保證它正常運行,休息時間非常少,雖然不能睡,特別累,但我覺得非常值得,作業結束時看到當地群眾滿意的臉,什么累我都忘了。”
官兵收獲當地群眾一致好評的同時,也收獲了不少感動。特勤中隊班長楊秀平告訴記者,有一天他和戰友們去商店購買生活用品,大約幾百元,店內一位男性顧客搶著要幫他們付。一名戰友攔住了他,其他人去收銀臺。沒想到女店員不肯收錢,說官兵來壽光搶險,群眾都很感激,官兵執意付完錢后,男顧客還出店送他們。張俊忠說,經常有開車的群眾把車上的水送給他們,一些附近群眾也會時常送來飯和水果,一些企業直接燒好菜送來。“我們做了應該做的,群眾對我們那么好,真讓我們感動。”(記者 張馳川 張家祥 攝)
責任編輯:吳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