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互聯網+傳統醫學” 淮安以大數據醫療拓寬健康幸福之路
近年來,淮安市淮安區堅持長效化管理,注重特色打造,統籌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將大數據防控與淮安本土“山陽醫派”有機結合,建立穩固全區衛生防控體系。并積極與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活動建立協同機制,成為全市唯一通過省區域健康信息平臺四級測評的縣區。今年9月份,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局組織技術評估專家組對淮安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復審,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信息化防控強保障 大數據協同顯合力
建設整合型防控體系。構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慢性病防控立體網絡,形成了基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衛生信息網絡體系,實現了區域衛生信息平臺與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異地新建了總投資9000萬元的區婦幼保健院、總投資10億元的區醫院,引進總投資6000萬元的曙光眼科醫院,總投資2億元的區心腦血管疾病專科醫院已簽約籌建,為全區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江蘇移動淮安分公司承建的全國試點"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建設完成。"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利用現代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實現健康檔案、慢病管理、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和醫療信息的互通共享,建立了一個具有高效率、高安全、高靈活性的衛生大數據中心。隨著平臺的建成,居民憑一張健康卡隨時隨地可以上網了解個人的健康信息;可以通過網絡選擇任何一家醫療機構的醫生進行預約掛號;患者在任何一家醫療機構看病,醫生都可以了解到患者以前的健康情況、就診經歷;同時,醫療機構和醫生還可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在線交流、會診、咨詢、檢驗資源共享等。
堅持政府主導機制。淮安區將慢性病防控工作作為改善民生、推進醫改的重要內容,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出臺了控煙、公共衛生服務、全民健身、環境治理等一系列與慢性病防控相關的政策性文件;成立了以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區衛計、發改、財政、教育、體育、民政、人社等22個部門為成員的慢性病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指導協調示范區建設工作。全區累計投入近4.6億元用于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投入8000余萬元用于區疾控中心建設。區疾控中心的業務工作經費逐年向慢性病防治傾斜,保障慢性病防控工作正常開展,真正惠及廣大群眾。實行“1+2”的督查機制,“1”即由區迎復辦對各職能單位履行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進行全面督查,全年至少1次。“2”即對重點工作和突出問題督查,以經費保障、健康促進、慢性病管理等工作作為檢查重點,對有突出問題的單位組織“回頭看”。
家庭醫生促雙贏 借力發力出實效
近年來,作為全省首批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縣區,淮安市淮安區不斷總結和創新,全面推開簽約服務,優先做好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城鎮低保人群、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殘疾人等困難人群簽約工作,實現簽約居民和家庭醫生雙贏。
在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中,淮安區結合實際,制訂了“健康、健民、康復及孕產”4個服務項目包,其中“健康包”以提供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主,針對所有家庭,不收任何費用;“健民包”主要針對35歲以上健康人群;“康復包”以滿足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及60歲以上老人的特殊服務為主;“孕產包”將孕婦從準備懷孕到產后康復所需要進行的各種檢查和服務項目進行打包。健民、康復及孕產包除享受本簽約包項目外,還免費享受“健康包”所有內容。截止目前,全區總簽約417130人,簽約率43%;高血壓、糖尿病、老年人、孕產婦等重點人群簽約275865人,簽約率66%;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城鎮低保人群、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殘疾人等困難人群,做到應簽盡簽。同時積極開展個性化簽約,共簽約58531人,個性化簽約率14%。
規范全程化管理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社區覆蓋率100%;開展社區糖尿病綜合干預項目,完成8150名糖尿病研究對象的調查、采樣、體檢,并對其中的1000名患者通過自我管理小組實施行為干預;啟動兒童口腔衛生干預項目,為4230名兒童實施窩溝封閉;推進醫養結合,醫療機構向居家、社區與機構養老的老人提供健康服務比例100%;連續8年承擔國家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并被國家癌癥基金會表彰為優秀項目點。
傳統醫學彰顯魅力 “山陽醫派”源遠流長
淮安區山陽醫派源遠流長,淮安的文人學士多精醫,吳鞠通的溫病學說推動了山陽醫派的發展,《吳鞠通與山陽中醫學派》一書分析了清末以來山陽醫派發展的事實,吳鞠通作為山陽醫派的宗師,劉金方作為繼承人、“掌門人”,與眾多鋒起的醫家,形成了“山陽醫派派”,為繼承和發揚淮安古代醫家對中醫學作出杰出貢獻。
稱量在手中,愛在心中
淮安區獨創性的將慢性病防控與山陽醫派有機結合,彰顯傳統醫學的防治魅力。積極傳承“山陽醫派”吳鞠通中醫理論,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預防、保健、診療、康復中的作用。近年來,先后組織村醫到區中醫院(原吳鞠通醫院)參加中醫適宜技術培訓7期,共參訓700余人,目前全區342個村衛生室均能開展4種以上中醫藥服務。鄉鎮衛生院實現中醫綜合服務區全覆蓋,其中21家建成中醫特色服務小區,有12家通過省級考核,并建成“省中醫臨床重點專科”“省級中醫特色科室”各1個,有2人獲得“省農村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稱號。
老藥師耿建英親自上陣,嚴保藥房陣線穩如山
推進“以防引研、以研促防”。近5年來共承擔4項研究項目,積極探索食管癌等癌癥的致病原因及慢性病防控模式,“以防引研、以研促防”的模式帶動了全區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再上新臺階。
將健康生活方式與公共體育服務有機結合,助力全民健智、健體、健康。將慢性病管理成果總結與經驗共享有機結合,為周邊縣區樹立樣板。2012年通過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驗收后,淮安區積極總結慢性病防控經驗,撰寫《淮安市淮安區創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經驗和啟示》,在《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雜志上發表。近年來,淮安區分別在國家、省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交流大會上作經驗介紹;蘇北周邊縣區也組團來淮安區參觀,共同探討示范區建設的成功做法。
責任編輯:值班賬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