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三個“美起來” 最美無錫打造新時代新農村盛世新篇
太湖之濱、魚米之鄉,京杭河畔、詩畫江南……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沿著“強富美高”的發展思路,最美無錫正演繹著一場新時代新農村的盛世新篇。
本月初,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率隊來錫調研,考察宜興西渚鎮白塔村、湖氵父鎮洑西村、丁蜀鎮西望村等地,所到之處皆留下由衷贊嘆:“做得很好!爭取更好!”近年來,無錫堅持文明村鎮創建和美麗鄉村建設,農民更富裕、農村更美麗、農業大發展,一幅幅物阜民豐的精彩畫卷在太湖之濱鋪展開來。今年,該市又召開了全市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推進會,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在新時代新起點的背景下,重新發起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動員令,再踏鄉村振興新征程。
法德融合,鄉風民風美起來
只是在宜興萬石鎮余莊村跳了兩晚廣場舞,北京人史秀敏就決定,在附近買套房子定居下來。樂觀自信的村民、熱絡和諧的鄰里關系,讓她這個外鄉人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吸引史秀敏的,正是余莊村富有感染力的美好民風。
自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無錫農村紛紛推進鄉風民風家風建設。堰橋街道重視以法治村,修訂了一套涉及社會治安、公共衛生、村風民俗、鄰里關系、婚姻家庭五大方面的村規民約,在全街道18個社區推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還注資100萬元成立了堰橋街道“文明風尚”道德基金,并由“中國好人”俞斌為道德基金揭牌,以移風易俗、孝老愛親的先進典型教育身邊群眾,與當地居民分享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糧。
今年6月,無錫市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江陰華士鎮華西村召開,會上出臺了禮遇農村道德典型“惠農五條”,對該市農村道德典型在資金信貸方面給予優惠支持。無錫市文明鄉風“八倡導八反對”同時發布,提倡鄉風文明,反對陳規陋習,成為培育良好文明鄉風的有力抓手。
長效管理,人居環境美起來
夜色闌珊,華燈初上,冬夜周末的江陰新橋鎮飛馬水城不見蕭索。豐富河流水系倒映著燈光星星點點,恍如東方威尼斯,吸引各地游客紛至沓來。一場初雪過后,宜興白塔村更覺清幽,“留青山、保綠水、守凈土”是村里不上墻的口號,村民隨口都能道來。美麗的人居環境,使一個7.6平方公里的村莊年接待游客60萬人次。
近年來,無錫市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與衛生村、生態村、康居示范村、最美鄉村等創建有機結合,實施村莊環境長效管理,科學改善農村面貌,現代規劃布局與傳統水鄉風貌相輔相成,走出了一條村美人富的鄉村振興之路。村莊建設堅持規劃先行,按照“一村一品”思路規劃美麗鄉村,避免“千村一面”。整治環境的同時抓好生態保護,“263”環保專項行動在農村全面推進。各村引導村民文明習慣養成,組織農民自覺美化庭院內外,擯棄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的落后習俗。
今年3月,江陰周莊鎮山泉村、宜興徐舍鎮美棲村、惠山陽山鎮陽山村入選第四屆江蘇省最美鄉村,至此,該市共有10個鄉村被授予江蘇省最美鄉村榮譽。
以文化人,文化生活美起來
這兩日的冬雪將東港鎮山聯村千畝金菊覆上了白霜,回憶起不久前舉行的第二屆金色山聯菊花旅游文化節,村民王曉芳仍覺回味無窮。5天的時間里,村里舉辦了千人相親節、千人早面、千人徒步、親子定向賽、烹飪大賽等群眾活動,還有錫劇專場、歌舞表演、農產品嘉年華等系列文娛演出,讓全村人熱了身子又飽了眼福。
從無錫市文明辦獲悉,最近,該市確定了到2022年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率達100%的目標,加強鄉村文化陣地建設。同時,探索運用政府購買、市場化運作、社會捐助、文藝志愿服務等形式激發鄉村文化發展活力。如今,“我的名字叫江陰”“陶都村歌會”已分別成為江陰、宜興兩地的文化品牌系列活動,唱響農民的幸福生活。
今年8月,無錫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推進鄉村文化繁榮工程,結合思想政治建設工程、道德素質提升工程、文明創建覆蓋工程等八大工程,發揮文化引領育人作用,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無錫農村落地生根,力爭到2022年,全市85%以上的村鎮獲得縣級以上文明村鎮榮譽稱號。(記者朱冬婭)
責任編輯:值班賬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