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聞】捐助百萬,只為家鄉更美好! 他把鄉音匯成“大愛鎮江”最強音
今天,是全國第56個學雷鋒日。在鎮江的大街小巷、城市農村,愛心人士用自己實際行動,詮釋著“大愛鎮江”的內涵,涓涓細流,聚成愛心洪流,聲聲淺唱,匯成時代強音。在這些愛心人士中,有不少雖已走出鎮江,卻“功成不忘桑梓情”,他們關注家鄉發展,牽掛家鄉百姓,通過資金捐助、學識專長、創業經驗等種種方式,反哺桑梓,把鄉音匯聚成了“大愛鎮江”的強音。
他捐款百萬元只為家鄉更好
綿綿春雨中一個難得的晴天,江蘇省揚中市油坊鎮會龍村村委會南側的小廣場內,推著孩子曬太陽的奶奶,在健身器材上活動活動筋骨的老爺爺,一派熱熱鬧鬧卻又安靜祥和的景象。
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器材、孩子們喜歡的滑滑梯……這個廣場是附近的老老少少都喜歡的地方,也是會龍村的“七大廣場”之一。說起這些陸續建成的廣場,會龍村黨委書記王榮華認為有一個人“功不可沒”。

陳永道為家鄉改造建設的健身設施和道路
這個人就是曾經的會龍村南4組村民陳永道。
“我的家鄉,這些年來,發展還不夠快,我要盡自己的能力讓家鄉發展得更好、更快!”2016年3月開始,陳永道固定在每月的15日-20日以慈善捐助的名義給家鄉資助。
記者了解到,陳永道所捐助的資金將用于扶貧濟困、幫助弱勢群體、村莊環境整治、修橋補路等公益事業。截至目前,陳永道已累計捐款超過100萬元。
捐助背后是對家鄉愛的承諾
今年58歲的陳永道出生于揚中市油坊鎮會龍村南4組(原揚中市長旺鎮頭墩子村4組),大學畢業后,他先是在一家國企工作,企業改制后又在新成立的南京高速齒輪箱廠工作。隨著企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陳永道在事業上也不斷取得新的成功,從一名普通員工,直到現在成為上市公司南京高精傳動設備制造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薪酬委員會成員。
由于母親一直在老家生活,逢年過節,陳永道都會從南京回老家來看望母親。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讓他欣喜,而家鄉與蘇南先進地區的差距也讓他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能為家鄉做點什么呢?”陳永道常常會想這個問題。
陳永道所在的會龍村南4組,有一條村莊道路因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且因建造時間早,道路很窄,難以滿足私家車交會需要,村民出行很不方便。有一年,陳永道回家發現了這個問題。他主動找到村里,詢問修路事宜,并承諾如果資金存在缺口,他可以無償捐助。隨后,他捐助25萬元,為鄉鄰們修了條寬敞的水泥路。

2016年春節,陳永道再次回家探望母親。雖然自家所在的會龍村南4組進村道路修好了,但是走親訪友中,他發現還是有不少鄉村道路狹窄、環境面貌不盡如人意。這一次,陳永道考慮得更長遠了。
他再次找到村里的主要領導,了解他們的治村理念和任期內的規劃藍圖。當得知村干部們有時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時,陳永道作出了每月給家鄉村委會捐助的承諾。
鄉音最終匯成“大愛鎮江”最強音
會龍村南18組南側是一條寬約6米的兩車道水泥路,一邊是經過整治的河道、整齊的行道樹以及臨河而建的村莊,一邊是漂亮的綠化帶和賞心悅目的農田。很難想象,這里曾經連汽車經過都很困難,更別提道路兩邊的環境了。
“近年來,會龍村的經濟發展狀況不錯,老百姓的物質生活也有了很大提高。”王榮華說,但是除了物質方面的要求,老百姓對于健康、文化以及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會龍村近幾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八位一體”村莊長效管理為例,它需對村莊綠化美化、綠化管護、農村道路養護、河道保潔、村容村貌“三亂”整治等八項基礎性工作實行一體化管護。因為該項工作涉及范圍廣,投入資金大,且關系到全村百姓的切身利益,時常成為困擾村兩委的難題。“社會各界包括已經走出會龍的‘鄉賢’們的捐助就成了重要資金補充來源。”
2017年,會龍村開展了一次“大愛會龍”慈善捐助活動,讓王榮華沒有想到的是,全村幾乎所有有能力的個人和企業都參與了捐助,更有一批已經走出會龍的“陳永道們”也參與了進來,一次活動就收到捐款62萬元。
從健身廣場到村莊道路,從扶貧濟困到資助學子……”陳永道們“功成不忘桑梓情”,他們把鄉音匯聚成“大愛鎮江”的強音。(張翀煜 張立華 朱秋霞)
責任編輯:吳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