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司法守初心 不負韶華再前行
——2019年鎮江法院亮點工作回眸
用實干詮釋擔當,以忠誠踐行初心。2019年,全市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領導、市人大監督和省法院監督指導下,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忠實履行法定職責。全市法院受理案件112584件、審執結100846件,分別上升5.53%和5.57%。全市法院呈現收案增幅放緩、未結案減少的良好態勢,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市法院33個集體、56名個人受到中央、省市有關部門表彰。2019年,鎮江中院榮獲“江蘇省文明單位”稱號。
掃黑除惡鑄平安
“全市法院一定要恪守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對黑惡勢力毫不留情,在推進深挖徹查、促進源頭治理上花大力氣……”鎮江市中級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湯小夫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領導小組工作會議上如是要求。
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鎮江法院深刻把握新時代法院工作初心使命,切實履行確保社會大局穩定職責任務。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鎮江市兩級法院在依法嚴懲的同時,注重源頭治理,不遺漏任何一個疑點,重視每一條線索,始終做到早謀劃、早發現、早移送,凈化黑惡勢力滋生土壤,決不允許其坐大成勢,有力推動專項斗爭向縱深發展。
2019年6月18日,丹陽法院審結并當庭宣判被告人王某某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一案。被告人王某某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聚眾斗毆罪、強迫交易罪、非法拘禁罪、開設賭場罪等7項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剝奪政治權利五年。該案系2018年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丹陽法院審結的鎮江首起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
2019年是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鎮江法院全體干警更是提振精氣神,全力以赴攻克掃黑除惡中的艱難險灘。審結涉黑涉惡犯罪案件44件288人,其中徐州市原常務副市長鄒徐文等“保護傘”案件6件,判處五年以上重刑67人。堅持質量與效率并重,被告人認罪認罰和一審服判率分別達到88.54%和92%,平均審理天數減少19天,結案率提升至89.80%,得到中央督導組充分肯定。持續加大“打財斷血”力度,堅決鏟除黑惡勢力經濟基礎,對178名罪犯判處財產刑2138萬元,執行到位673萬元。圍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就村“兩委”人員充當“保護傘”案,建議街道加強干部任用考察,防止黑惡勢力侵蝕基層政權。
以專項斗爭為牽引,審結一審刑事案件3354件。嚴懲暴力犯罪和侵財犯罪,審結故意殺人、盜搶騙等案件917件1305人,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
服務保障高質量
“市中級法院勇于擔當、主動作為,該項工作很有意義!我們共同努力強化‘府院聯動’,把這項工作推進落實好,有力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裔玉乾對鎮江中院《關于創設‘破產資產池’實現資源優化利用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表示高度肯定。該《意見》指出充分利用政府招商引資平臺,將破產資產拆分或分零轉讓,置入破產資產池并導入招商引資體系,通過外來資本總體變現,重新激發產業活力。
在鎮江科比斯化工有限公司破產案中,資產處置成為難點中的焦點,為此,開發區法院啟動府院聯動機制,由于推介有力,信息披露、政策解釋到位,經過多輪加價競拍,破產財產最終以2500余萬元勝出,溢價率高達84.6%。該案開啟了以府院聯動聯席會議交辦任務、成員單位限時辦結、政府主動幫助法院處理化解疑難問題的企業破產工作新常態。此案被評為2018年度江蘇法院企業破產案件十大典型案例。
積極推動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幫助互保企業“破圈解鏈”,加大對主債務人財產執行力度,防止拖垮擔保企業。一紙司法建議如一方良藥對癥恰好。2019年4月,鎮江中院在審理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中,發現部分金融機構在辦理貸款中要求民營企業簽訂空白擔保書等不規范行為,遂向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江蘇監管局發出司法建議書,提出規范擔保文書簽訂行為,保護相關當事人的知情權、加強金融機構內部管理,扎口管理貸款業務、嚴格信用卡業務管理,杜絕以手續費等形式變相提前收取利息等三方面建議。兩部門收到司法建議后,高度重視并表示立即研究應對策略。
此外,鎮江法院先后出臺《鎮江法院發揮商事審判職能開展“暖企惠民”大走訪活動的十條意見》《關于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企業經營法律風險提示手冊》《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指南》等文件,一條條暖企舉措,一個個惠企規范性文件,無不彰顯著全市法院保護產權和民營企業家權益的堅強決心,釋放了全市法院努力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營商環境的強烈信號。
多元解紛為民生
積極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司法新需求,深刻踐行司法為民理念,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是第一道關口。鎮江法院大力構建“訴”與“非訴”雙重解紛體系。全市8家法院均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非訴訟服務分中心”和“訴訟與非訴訟對接中心”,整合多元解紛資源,實現訴與非訴快速對接。
糾紛解決巧借力。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深入推進訴調對接。全市法院立足一站式多元解紛目標,構建專業性、行業性糾紛解決機制。截至目前,全市法院相繼與行政機關、行業協會、社會團體合作建成訴調對接平臺44個,持續開展道交賠償、物業糾紛、婚姻家庭、勞動爭議等糾紛聯合化解。
開發區法院“人民調解+案件速裁”打造物業糾紛化解“快車道”。物業糾紛標的小、數量多,許多案件還摻雜著物業管理中的矛盾,如房屋修繕、車位使用、環境衛生等,法院借助人民調解員自身特長優勢,引導勸說,春風化雨,鈍化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矛盾,盡可能將物業糾紛化解在訴前。2019年,開發區法院人民調解工作室共受理物業糾紛案件212件,其中有90余件調解成功,成功率超過42%。
2019年8月14日上午,丹徒法院通過網絡平臺,就一起追償權糾紛案件向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人民法院發起跨域立案,這也是江蘇法院與安徽法院首次實現跨域立案。跨域立案是最高人民法院今年重點打造的便民服務舉措,以現有的智慧法院建設平臺為依托,通過微信小程序“移動微法院”中的“跨域立案”模塊,基層法院管轄的一審民商事案件可以在不同區域、不同法院之間實現跨域立案,真正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多方位拓展法院訴訟服務時間和空間,鎮江法院加快推動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轉型升級。全面開展“法官進網格”活動,設立審務工作站62個,安排217名法官深入所有網格就地化解糾紛,選派91名法官擔任全市中小學法治副校長。潤州法院金山湖法庭、丹徒法院辛豐法庭設立24小時自助訴訟服務中心,為當事人提供全天候自助訴訟服務。今年以來,全市法院網上立案7598件,跨域立案30件,12368熱線服務10470次。全市法院以“人工服務+自助服務、線下服務+線上服務”模式,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訴訟服務體驗。
鞏固提高強執行
從“基本解決執行難”到“鞏固提高年”,鎮江法院在執行路上以權利實現為根本堅持做到人員不減、力度不松、標準不降,一年來,全市法院共執結案件27157件,執行到位56.16億元。
民生無小事,執行顯威力。3100元,是執行到位56.16億元的冰山一角,但這卻是高中生小宇暑期打工賺來的第一桶金。丹徒法院受理該案后,決定盡快給小宇一個公道。執行干警調查后發現被執行人火鍋店老板丁某在有能力支付勞動報酬的前提下卻逃避執行。經向丁某釋法明理,其仍不愿還款,執行干警依法向其下達拘留決定書。聽到自己竟然因為3000余元要被拘留,丁某當即電話聯系朋友轉賬給申請人小宇的父親,該案順利執結。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開展集中執行371次,強制搜查586次,拘留727人次,罰款207萬元。組織專項執行167次,快速執結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債務、建筑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1040件。嚴厲打擊拒執犯罪,向公安機關移送線索39條,已判刑3人。加大聯合懲戒力度,將22224名“老賴”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向社會懸賞執行205次,通過媒體公開曝光5241人次,限制高消費和乘坐飛機、高鐵68033人次,促使2571名“老賴”主動履行義務。
信息化助力精準高效執行,鎮江法院迎來“智慧執行”曙光。通過通訊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外賣公司、快遞公司、市內停車管理部門提供的數據,在支付寶、財付通等在線支付平臺和“淘寶”“美團”等電商平臺查扣執行款,工作方法被省法院推廣。全面推廣使用“微執行”系統,實現“掌上辦案”。運用執行業務智能辦案“四個一鍵”系統,一鍵立案、一鍵文書生成、一鍵查控、一鍵上拍。
以品牌建設為依托,切實提升執行效能。全市法院打造“執行天網”“圍獵老賴”“老賴每周見”“執行旋風”“執行手記”“執行360”“揚威亮劍”“丹心照執行”8個特色工作品牌,持續宣傳執行工作質效,展示執行干警扎實工作、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提升執行工作文化內涵,鎮江中院執行局黨支部自編自導小品《真情執行》參加市級機關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匯演并榮獲一等獎。
守正創新推改革
為更加高效地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需求的期待,鎮江法院認真落實繁簡分流工作,確保案件“快慢分道”。大力推進速裁快審工作,提高案件審判質效。按期完成“分調裁審”改革,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29個、律師工作站8個,訴前分流調解案件10936件,調解成功率52.5%;組建簡易案件速裁團隊46個,訴中速裁快審案件20460件,同比增長77.73%。
案件質量是司法的生命線。為提高全市法院案件質效指標,鎮江中院黨組研究決定引入第三方開展發改案件專項評查活動。評查活動由鎮江中院紀檢監察、審管辦牽頭,邀請檢察官、法學專家、資深律師等組成第三方評查組。評查內容包括庭審情況、裁判文書、案件卷宗、發改原因、發改是否得當等項目,全面查找案件被發改的司法能力、司法作風或是司法腐敗等方面原因。評查組對句容法院后白法庭三年來被發改的63件案件評查后,其中1件案件承辦人被追究違法審判責任。
牢固樹立“以尊重和保障民眾權利為中心”的司法公開理念,加強司法公開平臺建設和運用,向當事人推送案件流程信息199630條,上網發布裁判文書59358份,直播庭審33101次。開展“千名代表聽百案”活動,邀請代表委員旁聽庭審170件1025人次,見證執行93人次。依法接受檢察機關訴訟監督,邀請檢察長列席審委會38次,審結抗訴案件18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召開新聞發布會43場,聘請特約監督員89名,進一步暢通民意溝通渠道。(常文金)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