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鏘激越足音 聚力昂揚奔跑 鎮江交通交出“十三五”圓滿答卷
這是一組數字——
“十三五”期間,全市共完成交通建設投資約435億元;鎮江鐵路總里程突破338公里,其中高鐵里程224公里;公路里程突破6900公里;新建成萬噸級泊位12個,港口最大靠泊船舶等級提升至15萬噸級,實現了長江5萬噸級船舶、內河千噸級船舶常年通行;公交營運線路154條,線路長度超2700公里,實現城鄉公交全覆蓋……
這是一組令人鼓舞的數字。“十三五”是鎮江交通運輸奮發有為、跨越趕超、成效卓越的五年。五年來,我市積極打造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堅持強基礎、補短板、惠民生,被交通運輸部評定為首批14個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之一。
延展“骨架脈絡”:綜合交通網絡不斷完善
交通基礎設施,是一座城市的脈絡。“十三五”期間,拓寬骨架,打通脈絡,鎮江交通部門用項目說話,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得到全方位發展。
鐵路路網密度排名全省前列。全面開工建設連淮揚鎮鐵路鎮江段、南沿江城際鐵路、寧句城際S6號線等項目加快建設。2020年12月11日,隨著首發列車第一聲鳴笛,連鎮鐵路淮鎮段暨五峰山大橋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鎮江境內已形成集京滬高鐵、連鎮鐵路、京滬鐵路、滬寧城際、寧杭高鐵、鎮瑞鐵路6條干線、城際及專支線鐵路于一體的鐵路網絡,運營總里程突破300公里。
公路路網結構也在不斷優化。鎮丹高速、五鳳口高架、丁卯高架、G312城區段南移等項目建成通車,五峰山大橋接線高速公路主線貫通,公路里程突破7300公里,實現所有轄市、區通高速公路,行政村雙車道四級路全覆蓋。
水運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完成長江12.5米深水航道、蘇南運河鎮江段“四改三”、丹金溧漕河丹陽段“五改三”整治,新建成萬噸級泊位12個,港口最大靠泊船舶等級由7萬噸級提升至15萬噸級,實現了長江5萬噸級船舶、內河千噸級船舶常年通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航空方面,大路水上機場加快建設,通用機場二期穩步推進,開通我省首條直飛千島湖的跨省低空短途通勤航線,有效推動通用機場、通航飛行、整機及零部件制造等通航核心產業蓬勃發展,全產業鏈條已具雛形。
疏通“毛細血管”:運輸服務水平穩步提升
又到一年春暖花開時。自駕在寬闊平坦的瀝青路上,沿線兩側分布的茶場、花圃、果園串聯成一條璀璨的“珍珠項鏈”,春有桃花、秋有紅葉,季節不同,景色不同……西環線位于丹陽市司徒鎮、延陵鎮,“過去的路到處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路修好了,修美了,不僅交通方便,環境更美。”附近村民每談到這都心情愉悅:這樣一幅家門口“人、路與自然”的和諧畫卷,讓人怎么都看不厭。
修一條路、美一片景、富一方百姓。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如火如荼地推進,我市全力打通農村公路的“毛細血管”,農路建設提檔加速,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十三五”期間,全市農路提檔升級約770公里、農橋改造120座,實現村村通公路、公交全覆蓋。
2020年3月,交通運輸部公布的國家首批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中,鎮江赫然榜上。“以創建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為契機,我市提升了交通基礎設施供給水平和運輸服務質量,優化了城市空間結構與功能布局,增強了城市吸引力和輻射作用,帶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市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
服務“一號戰略”:提供經濟發展交通保障
2020年12月30日,總投資30億元的高橋LNG接收站項目開工,這也是全省首個開工建設的LNG碼頭。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項目是全國水運行業應用液化天然氣首批6個試點示范項目之一,建成后可實現LNG儲運中轉,同時為過境船舶提供LNG加注服務,為綠色水運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產業要發展關鍵在項目。2019年,市交通運輸局抓住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機遇,突出鎮江港口岸線優勢,開啟了“走出去,請進來”的招商嘗試。僅在上海召開的首次港口物流專題招商會上,就現場集中簽約一批優質項目,簽約總金額達100多億元。2020年,又新引進項目投資50億元。
鎮江長江岸線為全省最長,是長江中上游地區大宗物資江海中轉效益最佳區段。作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鎮江港2020年吞吐量達3.5億噸,去年在全國港口排名更是躍升至第十位,擁有碼頭泊位17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58個。得益于這一優勢,目前,我市沿江地區集聚了2個國家級和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集中了全市75%以上的經濟總量和80%以上的外資企業。
數字見證成績,這些亮眼的數字充分印證了我市交通事業五年來的又一輪大發展、大飛躍。過往皆為序章,發展永無止境。展望未來,全市交通運輸事業前景廣闊、未來可期。“十四五”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第一個五年期,也是鎮江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
“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這難得的發展機遇。”市交通運輸局局長丁鋒堅定不移地說:“在產業強市‘一號戰略’的引領下,交通部門將以只爭朝夕、一往無前的姿態,為推動‘鎮江很有前途’跑進現實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據鎮江日報 記者 曾海蓉 通訊員 李錦)
責任編輯:殷蘭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