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年輪 同樣的堅守
鎮江交通綜交中心黨員先鋒服務隊堅決守好鎮江“南大門”
金山網訊 “德爾塔”毒株來勢洶洶,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即將而立至花甲之年,從壯志躊躇到老驥伏櫪,不同的年紀,不同的經歷,在這場考驗面前,選擇了同樣的回答:“我們,選擇堅守!”這就是鎮江交通綜交中心黨員先鋒服務隊堅決守好鎮江“南大門”的鏗鏘誓言。

60后:既當“守卡人”又敲“催征鼓”
花甲之年的王興寶投入阻擊疫情戰斗的激情決不輸給任何年輕人,作為老“宣傳戰士”,自去年疫情爆發以來,他不僅在鐵路鎮江南站嚴防死守卡口,還以筆鼓勁,以文鑄魂,成為中心戰“疫”宣傳工作的中流砥柱。他女兒也是交通行政執法支隊的宣傳干事,父女攜手奮戰“疫”線成為交通系統的一段佳話。尤其是今年,已懷孕在身的女兒還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將要升級的“外公”雖然心念女兒,還是表示,疫情防控工作義不容辭,“我們要給這個將降生的小家伙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等到女兒回去待產,我更要堅守一線,帶著她的一份一起干!”60后,為綜交中心鋪上了厚重的底色。

70后: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
1979年出生的黃曄既有70后的沉穩心細,又有80后的風華正茂。作為中心的領導班子成員,他是此次疫情現場管控的負責人,是一個戰斗在前哨的“指揮員”。前不久,在“臺風+疫情”的雙重考驗下,黃曄堅持雙線作戰,趕赴現場督查鐵路安全,消除安全隱患。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他信念堅定,在“疫”線擎起了黨旗。常聽到有旅客議論,這些卡口人員每天接觸那么多的旅客,就不怕被病毒感染嗎?“怕當然怕啦,但這是我們的職責,我不去也要有其他同志去,再危險也要向前沖,因為我們是共產黨員。”使命在肩,黃曄做到指揮在前,沖鋒在前,帶領綜交中心全體戰士守住鎮江的鐵大門。70后,為綜交中心刷上了鮮艷的黨旗紅。

80后:既當:“鋪路石”又當“螺絲釘”
8月11日,一位埃塞俄比亞旅客臨時來鎮取之前辦好的護照,按照相關規定屬于勸返人群。陳光特事特辦,立即與行政服務中心聯系,親自驅車幫她取回護照,之后他更是成為外國旅客“專用接待”,多次幫助他們解決難題,為他們鋪上回家的路。每天在防疫卡口的8小時,陳光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聲音早已嘶啞,就連喝水、上廁所都是趁著車次間隙的時候爭分奪秒。同事們都說,他是多用多能,哪里需要釘哪里的“螺絲釘”。7月底,出現了南京、揚州兩個爆發點,單位人手尚未調集完備。連續值勤兩個8小時后回到家中,陳光摘下口罩,家人心疼地發現,他的耳后竟被勒出了兩道血痕。上小學的女兒小心翼翼地摸著爸爸的耳朵,輕聲問:“爸爸,疼嗎?”他心下一軟,抱起女兒,“爸爸是男子漢,這點小事算什么!”80后,為綜交中心印上了堅強的榮光。

90后:既當“尖刀兵”又當“志愿紅”
在家里,他是兒子、是父親、是丈夫;在單位,他是一名黨員、干部、戰士。迄今陳廣生已經與家人分離一個月了。這位90后抗疫“老兵”這些日子的堅守尤為不易,父親和母親、妻兒分別在揚州、南京的疫區。他以堅定的信念,獨守鎮江當一名“尖刀兵”。陳廣生將對家人的思念注入工作當中,作為防控現場聯絡員,他除了值好自己的班,每天都要去現場溝通、協調、解決各類難題,社區聯系人更新找他、通道設置優化找他、最新防控流程更新找他.......即使在高溫天氣,陳廣生也是以近2萬的步數每天高居微信步數榜榜首,在南站最常見到的就是他堅實可靠的身影。“我守好我這一道關,我們也能早日團聚”,陳廣生對陰霾散去的日子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綜交中心的90后隊伍除了“老兵”,還有幾位上戰場的“新兵”。7月份才剛入職的他們,積極參戰,“我報名!我愿意!”第一時間就簽下了請戰書,接上地氣才是最美的青春。七夕佳節,刁益彤“拋下”了男友,堅守在南站,雖然未能與男友共度佳節,卻親手促成了好幾對從外地趕來鎮江團聚的情侶,看著他們相伴而走的身影,她的臉上滿是笑意。拍下值班的照片發給男友,男友笑稱這是戀愛以來最“特別”的七夕,也是最值得紀念的七夕。90后,為綜交中心點上了明亮的新星。
鐵路鎮江南站卡口“最可愛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并未“舍”小家,而是在家人的包容支持下,“為大家”堅守一線,秉承著綜交中心從60后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精神品質,毅然在前,以身為墻,繪制了一幅多彩的畫面。(陳嘉卉)
責任編輯:殷蘭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