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全力打造“智慧+信用”系統規范水運秩序
“失信船舶”在鎮江水域無處遁形
金山網訊 “過去小型船舶‘管不住、管不細、管不了’等現象在鎮江水域相當普遍,如今新的監管系統成功解決了難題。”海事相關負責人這樣說。昨天,記者從海事部門了解到,我市全力打造“智慧+信用”系統,對“失信船舶”進行有效監管,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今年8月初,為了更好地解決船舶信用數據落地問題,促進船員遵紀守法知信守信,鎮江海事局通過“智慧+信用”的方式將船舶信用數據應用在海事監管的水上大交管平臺中。鎮江海事局裝備信息處相關負責人童強表示,這一系統試運行不到一個月,鎮江海事部門與蘇北航務管理處交換的船舶信用數據就達1萬多條,通過這一平臺先后對多艘失信船舶予以聯合懲戒,取得良好的效果。
早在去年5月,鎮江海事部門以六圩河口全域黨建聯盟為載體,聯合蘇北航務管理處、鎮江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等5家單位簽署《京杭運河與長江干線交匯水域內河船舶信用獎懲合作備忘錄》,建立了涵蓋運河船閘、地方海事等部門的信用聯合獎懲工作機制。今年4月,在鞏固前期治理成效的基礎上,我市進一步深化這一監管機制,首次實現了長江與京杭運河兩大水系船舶監管信用互認、執法互助、資源共享,明確對11種船舶常見失信行為給予減分、對5種船舶誠信行為給予加分等信用監管措施,成功破解了小型船舶難管的頑疾,并對首例違反通告要求的“魯棗莊貨×××”輪實施扣信用積分50分、限制裝貨的聯合懲戒措施,形成了對失信船舶的高壓管控態勢。
據了解,運用新的信用管理手段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內河船舶涉海運輸、船名標識不規范、配員不足等突出違法行為的船舶進入轄區裝卸貨,另一方面壓緊壓實了碼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海事執法人員通過調度黑光級視頻監控、無人機、船E行等手段實時精準管控水上交通秩序,第一視角、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查糾船舶違反禁限航規定、配員不足、涉海運輸、故意遮擋船名等違章行為。今年以來,查獲“黃名單”船舶31艘次,“黑名單”船舶5艘次,并對“黃名單”“黑名單”船舶實施限制錨泊、到港必查等懲戒措施,從而讓信用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馬守營 劉玉寶 沈湘偉)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