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形遺址上,留下先民生活的印記


水是生命之源,逐水而居的先民,在河道沿岸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四季分明的江南,水源豐足,雨量充沛,物產富饒,適宜人類的生息繁衍,臺形遺址就是江南遠古文明的一種佐證。
在長江岸邊,我們常??梢钥吹揭恍┩怀龅孛娴拈L方形,或橢圓形或圓形的平頂土丘,仿佛是一個個露天的土戲臺。濕潤多雨的江南,由于地勢低下,水網縱橫,人們往往選擇在地勢高爽的臺地上居住??脊艑W者們考證證明,這種其貌不揚的土臺子正是古人類居住的水邊高地,現代考古發現將其稱為臺形遺址,是研究江南地區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的重要文化遺存。
寧鎮山脈中的秦淮盆地,流淌著秦淮河水系,包括秦淮河、句容河,以及諸多小支流。句容河主要流經鎮江句容境內,為秦淮河的源頭之一。1951年,考古人員在南京江寧湖熟鎮的句容河邊首次發現具有獨特風貌的青銅時代文化臺形遺址,因而又被定名為“湖熟文化遺址”。
臺形遺址多為沿河高出地面的土墩,面積以5000至2萬平方米居多。臺形平面呈橢圓形或圓形,先民們將地面拍打平整,再用火燒烤,使其表面光滑。通過對大量湖熟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出土的粗砂紅陶、石器等文物,考古學界確認,湖熟文化距今約3000-4000年,其存在時間相當于中原地區商代遷往殷墟之前。
湖熟文化不是南京的專屬,其分布地亦包括鎮江以及太湖流域,主要遺址分布的地域約有400平方公里。
三千多年前,太伯、仲雍從陜西周原奔荊蠻,建立勾吳奴隸制國家,開發了江南文明,開創了吳文化??脊艑<覀兘涍^科學的比較后,確定了吳文化和湖熟文化的考古特征,“從其出土遺物的主要文化內涵分析,吳文化與湖熟文化總的面貌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鎮江是臺型遺址的重要分布地區,20世紀50年代,考古工作者對寧鎮地區的臺形遺址進行首次踏勘調查,共發現近200處,鎮江即有72處。1987年,通過遙感調查,鎮江共查出臺形遺址185處。經考古發掘的這類遺址主要有鎮江馬跡山、龍脈團山、蔣喬枕子山、高資團山、丁崗斷山墩、大港烏龜墩以及丹陽鳳凰山、句容城頭山等。
龍脈團山遺址位于鎮江市潤州區的團山路,是鎮江先民生產、棲息之地,也是目前鎮江地區具有歷史底蘊、保存較好的“湖熟文化”遺址??此破匠5耐恋?,埋藏著鎮江沉睡了三千年的秘密。
高出地面的龍脈團山遺址為橢圓形臺地,長60米,寬50米,是一處商周時期(距今約三千多年)的青銅文化遺址。團山不是天然的山,而是三千年前的人用土堆積起來的。1959年和1977年,鎮江博物館對該遺址做了考古調查和勘探,發現文化層堆積達4米多,其遺存年代早期相當于中原商代,晚期為西周至春秋時期,出土擋水墻垣、紅燒土層、屋舍及灰坑等遺址,幾何印紋陶器、原始瓷器、石器等遺物,留下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印記。
作為我市目前保存較少的商周時期臺形遺址之一,龍脈團山遺址是鎮江地區西周至春秋土著居民生產和生活的歷史和實物見證,顯示了鎮江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在龍脈團山附近,還分布著蔣喬的大華團山遺址、官塘橋的陳家團山遺址、吳家團山遺址,看來古代這個地方比較適合人類居住。
湖熟文化與“河姆渡文化”齊名,與黃河流域文化相比,湖熟文化有很多不同之處,具有南方史前文化的顯著特點,代表了當時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燦爛文化。先民們在新石器的廢墟上創造了一種富有江南特色的土著文化,對研究我國古代的歷史和文明具有重要的價值。(馬彥如 張劍)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