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州第一條“水上快速通道”

運糧河
文/圖 謝立新
人們提起鎮江的水,首先想到的是長江;人們說到潤州的河,必定想到的是運河;然而潤州區境內長度最長的河流“運糧河”卻有獨特的魅力。這一切要歸功于清代人吳壇。
一
“運糧河”起于金山東側,穿過躍進橋從東向西貫穿潤州區金山、七里等地,直達丹徒區高資鎮長江邊,然后經過句容市下蜀提水站前折向南京棲霞營房地域。
南京和鎮江都在長江南岸,地理位置一東一西,長江像母親一樣把兩地緊緊摟在懷里。在以水運為主的清朝,長江就成了兩地黃金交通通道。
乾隆年間,天下太平,江南鎮江,生機盎然。南京、鎮江一天比一天聯系緊密。鎮江與南京雖然相距百里,可長江水運風險極大,水運難度超乎想象。一旦遇到風高浪急之日、鎮江至南京,逆水行舟,必須要纖夫背船,成本高不說,船沉人亡也是常事。清初散文家魏叔子在《德記聞錄》中寫道:“大江數千里,折而至京口,岸最廖闊,又勢將趣海,金山中峙波濤,急馳往往覆舟……”《金山志》序云:“方丈常凈感慨說:黑夜行船常有船撞山體,撞后大多數船毀人亡,有的兩口子緊抱在一起,甚至三口緊抱在一起,情景慘不忍睹呀!貧僧們也沒有辦法,只有每天上香許愿,希望佛祖保佑過往船只平安。”
句容市下蜀向西是南京棲霞區營房街道,長江岸邊營房楊家溝村附近的“黃天蕩”當年是長江最兇險之地之一。行船到此,總讓人膽戰心驚,金朝金兀術幾萬人就曾經被困在“黃天蕩”。有道是:“黃水蕩蕩,蘆葦茫茫。”長長的沿江淤泥深得拔不出腿,纖夫如何施力行走。江上航船遇到風浪,黃天蕩無法躲避。原因太簡單了,落潮時,風也停,船陷入淤泥中無法駛出;如有風,直接將船吹到黃天蕩里,船會慢慢陷入淤泥中,風止也無法行駛。
二
1780年,江蘇巡撫吳壇面對只有長江唯一通道的狀況,奏清朝廷,開挖鎮江金山至江寧(南京攝山)新河,和長江平行,建成新的內陸“寧鎮快速水上通道”,發展寧鎮經濟,確保軍事、經濟、政務等各項工作安全。
“新河”方案很快獲批,工期三年。乾隆賜名新河為“便民港”。清朝末年,岸線變化,河道移動,句容與丹徒間長江岸線坍塌,部分河道陷入長江,“便民港”中斷,“便民港”也就結束了它的歷史生涯。坍塌后剩下的高資到金山12.8公里這段河道,后來人們就把它稱之為“運糧河”。準確地說,就是現在東起虹橋口,西經楠江閘由三江口入江這段叫“運糧河”。
“便民港”本來稱“便民河”。為什么皇帝把“河”改成“港”呢?主要是,“港”有歸家的感覺,符合百姓安全祥和的心理預期。其實,開挖“便民河”更重要的還在于寧鎮交通、水上安全、軍事需要等。但也印證了“想要富,先修路”這句話,尤其是“水上高速”,“便民港”給潤州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
運糧河在著名的江蘇鎮江金山寺的南邊,長江岸線的變化,南來北往的商旅,船只的增加,金山寺香客泊船成了新問題。沒有泊船場,影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政府把目光聚向了“運糧河”,用“運糧河”來解決民生問題。運糧河由于在金山南岸,船就近停靠非常方便,一舉兩得。由于大量船只停靠,又帶動了“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俗話說:“長江三天一大浪,五天一小浪。”長江常有大風大浪,避風泊船是常事。卸貨泊船,順道上金山寺燒香都是不錯的選擇。慢慢地運糧河南岸開始成了經濟開發區,然后成了“經濟特區”。由于第三產業發展迅猛,推動了“一二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
在水路運輸一統天下的時代,水成了經濟發展的酵母,彩虹般絢爛的運糧河卻漸漸讓人感到驚訝。船家由茅棚變茅房,平房變樓房,時間的小偷偷走了沼澤水蕩,蘆葦灘,卻換成了現在的桃源新村、三茅小區、金山圩小區等,這里也成了鎮江近代工業發展創業園。幾十年間,大綸繅絲廠、永利絲廠、大源油廠、火柴廠、面粉廠、脫粒機廠、立新化工廠、油米廠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大綸繅絲廠經理張勤夫是江蘇江都人,他第一個選擇在運糧河畔創業投資,(1895年始創的大綸繅絲廠)他創辦的工廠成了鎮江最著名的龍頭企業。鎮江產的“京江綢”也成了走向世界的名牌產品,最高年銷售量曾達到27萬匹左右,價值450萬兩白銀,是進口洋布價值的四倍(要知道,當時辦一座電廠也只需要20萬兩左右白銀),實力可見一斑。光緒三十年(1904年)鎮江民族實業家郭禮征創辦了江蘇第一家公用發電廠,成了全國民營電業的先驅,郭禮征出于民族利益,利用鎮江地理優勢,召集資本,租賃公司,舉辦近代工業,江蘇撫院撥出江邊東荷花塘9畝官地,作為建廠的地基,并從整治江邊船塢的工程款中暫借規銀一萬兩,購買國外設備,建設廠房,總資本約10萬兩規銀。此舉得到了民族實業家張謇的贊譽。從成立至1936年,大照電氣公司累計發電約11539萬千瓦時,奠定了鎮江近代工業的基礎。
鐘山只隔數重山。寧鎮一家,山川同城,江水一線,修建寧鎮水上“高速公路”,鎮江有幸,它大大方便了寧鎮物流、人流的交往。一衣帶水,一水連城,一水和人,它讓鎮江和南京有了一體化的實在。古老的河流不語,如今古老的河道花瓣雖落,花景卻常在,運糧河的花色也不斷豐富。現在,寧鎮城際,寧句城際的開通,建成了現代化軌道交通在歲月中的新“運糧河”,也翻開了寧鎮一體化的新篇章,真可謂:
繞水鎮江城,得福潤州地。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