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館實力“圈粉”,年借閱量達8.9萬冊
一個用于借書、還書的微信公眾號,一支每天穿梭于鎮江大街小巷“快遞”童書的隊伍,一只掛在你家門前的“小書箱”——聯結起一間擁有1536個家庭用戶、1.3萬冊藏書的童書館。統計數據顯示,該館2021年度總借閱量達89997冊,平均每戶每年借書58.59本。在即將到來的4·23世界讀書日看到這組亮眼的數據,不由讓人精神一振。

呂園在選書 翟進 攝
歷時二年, 兩名“90后” 打造童書之家
“我們從2020年4月起開設這家童書館,2000冊圖書起步。當時的想法就是陪孩子讀書,幫更多家庭培養讀書習慣。”館長張露告訴記者。
其時,新冠疫情來襲,張露剛剛結束上一份工作,在家暫歇。她想,人生總要一試,創業才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她與同學呂園商量,開一家社區圖書館,用“線上借閱、配送到家”的模式輻射周邊家庭。
一方面,他們精心選購權威書單開列的繪本、圖書,置辦圖書專用消毒柜、小書箱,開設用于借書、還書的微信公眾號;另一方面,張露在微信公眾號上招募讀書家庭,參與眾籌可免費借閱一年,此舉很快吸引了100多個用戶報名。
除周一閉館外,用戶每晚10點前通過公眾號點擊“借書”,每次可借3本;最快次日上午9點,童書快遞員就將書放進用戶家門前的小書箱。令張露感動的是,歷時一年,首批100多個家庭成為最忠實的用戶,全部續費追隨童書館至今。“當時他們交了一年押金,不怕我‘跑路’,是真正愛讀書的家庭。”張露說。
同樣愛書的呂園從未把經營童書館當成一件“生意”來做。“我們探索了2年,童書借閱市場短期內并沒有很大的盈利。我們也不僅僅為了掙錢,只是將自己的興趣愛好付諸創業實踐中。”呂園說。
創業初始,張露、呂園每天處理借書、還書手續,分類整理書架,為圖書消毒,風雨無阻騎著電瓶車送書進箱。慢慢地,借閱量穩步上升,他們招募了童書“騎手”。剛開始,很多小區的保安都非常訝異:見過騎手送快遞、送外賣,還沒見過送書的呢!這是名副其實的“精神食糧”。

家門口的小書箱 翟進 攝
“書箱”門第,最好的書房就在你家里
《藏在地圖里的中國歷史》《美國國家地理探索世界雙語小百科》《美猴王系列叢書(全32冊)》……您能想象這是一個今年5歲、幼兒園中班孩子已經讀過的書嗎?
家住中南世紀城小區的徐先生告訴記者,他對英文、科普、歷史方面的書籍比較感興趣,一直想為孩子從小打下良好的閱讀基礎。“家里陸陸續續買過不少書,不過現如今的書還挺貴,家里書房、書架空間有限;也嘗試去圖書館、書店看書,但是會有外界環境的干擾。”徐先生說。后來恰巧碰到這家童書館,徐先生毫不猶豫為孩子注冊了會員。他覺得,一則,買書不可能有這么多品種選擇;二則,借閱來的童書送到家,正是應了那句“書非借不能讀也”,孩子的閱讀興趣特別高。徐先生說,每每在家的親子閱讀時光,讓人頓覺人生美好。
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中小學生仿佛多出了不少“自由時間”。如何高效利用這些時間,開展大量的課外閱讀不失為好辦法。魏女士及其三年級的兒子就是童書館的受益者。“原本孩子不肯讀書,我們也不懂如何去引導。這幾年因疫情影響,在家的時間多了,我們辦了童書館借閱會員,起初孩子就是隨便借書、大致翻翻。誰知這種較為穩定的借閱方式真挺適合我們。閱讀的力量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魏女士說。
在張露開辦的童書館借閱清單中,《我的世界觀》《槍炮、病菌與鋼鐵》《前沿科學漫畫》《量子物理》《思考的魅力》等書籍比較受小學中高年級孩子的喜愛,甚至家長也跟著孩子一起讀。張露、呂園在選書時,配合中小學教材的推薦書目,或是跟隨知名閱讀推廣人的書單和書評,以期擴大孩子的閱讀邊界。

童書快遞員出發送書(資料圖片)
社區借閱,“線上”共享的全新閱讀體驗
在市區東吳新村附近從事教培行業的邱女士,最近忙著把培訓教室“改裝”成繪本館。邱女士坦言,受疫情影響,以及“雙減”政策的全面實施,教培行業日薄西山成為不爭的事實。“去年夏天至今,我持續考察研究關于轉型的問題,最終決定將一部分教室改為繪本圖書館。”邱女士說。
多年來,國家持續倡導全民閱讀,掀起新時代大眾閱讀的熱潮。現今的80后、90后家長特別重視孩子的閱讀,孩子成為家庭支出的核心;與此同時,閱讀也是一項持續性的消費過程。在這些因素的助推下,再加上近年來疫情步入常態化防控階段,越來越多的創業項目開始圍繞社區落地,社區兒童圖書館應運而生。
邱女士透露,她的繪本館既提供線上借閱服務,也歡迎孩子們直接到館看書,今后或許還將開拓繪本講讀服務。雖然現在讀書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電子書、聽書,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還是要看紙質書。通過繪本上的內容、圖案、顏色等,激發起閱讀的興趣。或許這種需求就是社區線下圖書館存在的價值。
據北京開卷數據發布,2021年圖書零售市場銷售碼洋986.8億元,其中少兒圖書碼洋規模為278億元,占據市場整體規模的28.2%。無論是家長為孩子在家打造屬于自己的圖書角,還是送孩子去公共圖書館看書,或是通過線上借閱的方式“共享”社區圖書館,對于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助力千家萬戶文化素質的提升和閱讀習慣的養成,都是大有裨益的。(翟進)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