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春江花月夜
文/沈延平
古人是很會享受生活的,宋人尤甚。
蘇州滄浪亭有一副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上下聯分別出自北宋歐陽修、蘇舜欽的詩文。他們都是當朝高官,也是著名的詩人。
蘇東坡曾多次夜游赤壁,發出感慨:“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歐陽修的這位學生,不僅是曠世奇才,更是位人生大家,他深知江山風月,本無常主。
漫步金山湖畔,清風拂柳,皎月當空,又是春江花月夜。
01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唐朝詩人王灣,經常往來于吳楚之間,深深被江南的青山綠水所吸引,留下了不少歌詠江南山水的詩句,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詩名清楚地表明,詩人當晚就泊船在北固山下。
北固山三面臨江,北面的崖壁下,其實并不是適合泊船的港灣。數千年滄海桑田,以前開闊的江面已經變成了金山湖。北固山作為雄踞江邊的一個顯著標志,兩側沿江邊從東到西,自秦朝以來,丹徒口、甘露口、小京口、大京口等入江口,還有京口驛、西津渡、金山湖,自然也就都成了游人泊船的北固山下。
唐朝詩人王昌齡送客到北固山下的江邊,雖然沒有看到月亮和日出,卻也留下了“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千古佳句。
02
望月望鄉
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
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在北固山中段的東側,立著一塊《望月望鄉》詩碑,這是一塊漢白玉石碑。這塊碑上的詩文是盛唐時期,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呂所寫,所以又被稱為阿倍仲麻呂詩碑。詩碑高3.2米,寬1.2米,雕刻細膩,光輝奪目。

阿倍仲麻呂
阿倍仲麻呂(698-770)是日本著名的遣唐留學生,來到大唐后,取漢名晁衡。717年(唐開元五年)被選為遣唐留學生,第二年從大阪出發來到中國,在長安進入唐國子監太學讀書,之后考中進士。
唐玄宗先后任命他擔任唐王朝秘書監、衛尉卿、鎮南都護等官職。753年(唐天寶十二年),晁衡受命為唐使,與鑒真大師及日本使臣一起東渡日本,途中船泊揚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潔,晁衡思緒萬千,想到36年未回故鄉,欣然提筆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望月望鄉》。
后來,研究中日交流史的專家學者幾經考證,發現晁衡當年泊船寫詩之處,正是鎮江揚子江邊的北固山下。
1982年,致力于中日友好的中日兩國人士、團體,就開始醞釀在鎮江北固山頂立一塊詩碑,永志紀念。

詩碑
1990年年底,受中日兩國友好人士所托,終于建成了這座詩碑。詩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時任日本書道院院長田中凍云書寫,中文碑文由時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沈鵬書寫,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詩碑題寫了碑額。
2004年10月3日,在北固山舉行了“望月望鄉詩碑”建碑15周年紀念儀式,時任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日本書道院名譽會長田中凍云先生、副市長徐郭平、老領導錢永波等出席了這次活動。
這首詩被收錄《全唐詩》,在日本也家喻戶曉,千古傳唱。
長空極目處,萬里一嬋娟。
故國春日野,月出三笠山。
這首詩還有其他的中文版本,但都不如晁衡自己寫的傳神,由于其意境神似李白的“舉頭望明月”,阿倍仲麻呂也被稱為日本的李白。
03
春江花月夜
還是在盛世大唐,有一首詩被譽為“孤篇蓋全唐”,近代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更是稱其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雖然這位揚州詩人的生卒年月并不確定,也僅留下兩首詩作,但后人對其評價卻是相當的高。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朝的鎮江,過了焦山的海門就是江海相接的東海,北固山到焦山一線開闊的江面,應該就是詩人眼中對春江花月夜的第一印象。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這幾句提問,分明已經超出一般詩人的想象,倒更像是一位站在江邊的哲人,在思考人、自然、宇宙的起源與歸宿:初月幾時見?江流何處歸?

北固山

周鎬《京江二十四景》組畫之海門泛月
一千多年以來,有多少文人騷客泊船北固山下,流連亭臺樓閣,不變的,正是這里的江山風月。在他們的視野中,這里的江邊,正是飲酒賞月、吟詠歌賦的絕佳之處。
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清代,鎮江京江畫派代表人物周鎬,創作了《京江二十四景》組畫,其中一幅“海門泛月”就描繪了當年鎮江江面獨有的景色。開闊的水面,江天一覽,從北固山下向焦山望去,山上寶塔,當空明月,水中孤帆,岸邊江樹,自然一番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也許山景、江舟變了,但江水、皎月依然,也許這就是張若虛當年所看到的情景。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在大自然面前,一個人是何其短暫渺小,但代代人生對江月美景的感受卻又是那么的相似。當初的長江港灣已經成了如今的金山湖,初春的夜晚,漫步在湖畔,清風拂柳,江映皎月,置身其間,竟不知身在何處、今夕何年?
古人有句偈語說得特別通透,“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禪意超然,詩意盎然。人不論古今,地不分遠近。春江花月夜年年,代代何人望江天?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