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版《雷峰塔演義》中的鎮江元素
端午節將至,市民任先生以前收藏了一本民國版《雷峰塔演義》,其中就有“端節驚變”的情節,當然書里還有不少鎮江的元素,一起來看。
這個版本較少見

圖1
《雷峰塔演義》約32開(圖1),單頁長20.3厘米,寬13.5厘米,正好60頁。對照書中“新編雷峰塔奇傳總目”可知,此書有五卷,且重新裝裱過,原來可能破損嚴重,于是在原先“筒子頁”后襯了紙,重新裝訂成冊。
實事求是地說,此書封面還是挺讓人驚艷的,中間圖案采取傳統年畫的表現方式,人物、動物、景物均以線描勾勒,再襯顏色。只見白娘娘位于右側云端,許仙站在一個涼亭檐上,正與尖頂的一只白猿握手,而白娘娘正手指許仙的方向,此中含意令人費解,似乎在“白蛇傳”中并沒有這樣的情節。封面設計簡潔明快,上面紅底襯白字,十分醒目,并注明“原版”和“大字足本”,圖案下面是發行單位“上海新馬路沈鶴記書局發行”。

圖2

圖3

圖4

圖5
看內頁,第一頁便寫著“繪畫雷峰塔全傳”,這是與現代書籍不同的地方,書里的名稱與封面書名并不相同。然后是版權頁(圖2),有不少信息:“民國二年出版,版權所有,每本定價洋二角,編輯者:丹徒覲侯氏,印刷所:鶴記書局,總發行:上海新馬路德華里沈鶴記書局,分售處:各省大書莊。”當然,書中最吸引人的還是起首的八幅插圖,依次分別是:許仙游湖借傘(圖3)、義妖贈銀、白妖駕云尋夫、匹配良緣、端陽日露柶郎驚、白娘娘盜草救夫(圖4)、水淹金山、斷橋相會(圖5),基本囊括了“白蛇傳”的經典情節。
此書自我標榜為“足本”,其實民國時期的“白蛇傳”已演化為多種版本,很多版本都比這個長。比如一位托名“夢花館主”的作者將蘇州彈詞《義妖傳》改編成話本小說,更名為《寓言諷世說部前后白蛇傳》,現在多取名《白蛇傳前后集》(如中國書店1988年3月版),該書長達64回,在篇幅上是一大突破。因此,這本薄薄的《雷峰塔演義》最多只能算“節本”。
“端節驚變”情節

圖6
“端節驚變”情節(圖6)位于書中第二卷,共涉及小青與白娘娘兩人,因為她們都有喝酒現形的顧慮。
先說小青,系陪襯之筆:“明日乃端陽佳節,家家戶戶皆是要買雄黃酒。俗言道蛇見雄黃猶如鬼見閻王,小婢若聞此味,腹中疼痛如刀割一般,倘若露出原形,被相公知道,怎生是好。小婢細思起來,不如明早瞞過相公,同娘娘暫住別處避過,未知娘娘意下如何?白氏道,我修道年久,豈怕雄黃,你根基淺薄,是以懼怕。我有一策在此,今夜你詐裝得病,明日睡倒床上,將被遮罩在身,若現原形亦在被內。”這樣小青的問題算解決了。
再聊白娘子:“今日端陽節,愚夫特辦雄黃酒一席,與賢妻避邪解毒,同賞佳節。白氏道妾自幼滴點不能,官人自飲幾杯消愁解悶,妾陪坐侍飲何如。漢文舉杯相勸,白氏哪里敢飲只是推卻。漢文不悅道,賢妻愚夫再三奉勸,就不飲多,也該飲少,領我心意也好。白氏見丈夫不樂,無奈接杯在手,啟口輕輕一點,不料被漢文用手一推,一杯雄黃酒盡情灌入腹中。白氏大驚,又生一計。說道妾被官人灌這杯酒,現在目暗頭眩,難陪官人,要去睡倒片時,官人可出去觀看競對龍舟……”但沒成想,許仙看完回來后還是被驚嚇至死。
很明顯,這個版本許仙并不知白娘子害怕雄黃酒,備酒只是過端午的習俗,而白娘子喝酒情節的處理也極巧妙,合乎常理。作為一個千年蛇妖,白娘子應該有這個智慧和神通可以不喝,或者使個障眼法騙騙許仙,這場災禍就可以避免。但大多數古本白蛇傳并沒有質疑這個漏洞,直到近代作品中,為了增加矛盾沖突,才把法海和尚也摻和進來,說這杯酒是法海授意許仙去試探白娘子的,這樣白娘子為自證清白才不得不喝,如此邏輯就更順暢了。
“水漫金山”斗法

圖7
“水漫金山”(圖7)無疑是“白蛇傳”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出戲。白娘子使出了排山倒海的法力,只為救自己的丈夫。也許有人覺得這是下策——因為她讓生靈涂炭,被法海抓到了她觸犯天條的把柄,最終導致了白娘子被鎮雷峰塔底的悲慘命運。
書中這段很簡潔。“白氏同小青逃歸,咬牙切齒恨道,這禿廝真個可惡,留我情郎,收我寶貝。罷了,一不作二不休,待我下個毒手,淹倒金山,溺死這滿寺的禿廝,以釋此恨。小青聽見,滿口贊聲,白氏遂同小青駕云飛在空中,念動真言,騙動四海龍王,不一刻四海龍王齊到,口稱娘娘有何法旨。白氏道令你取水淹倒金山寺,龍王領命,即刻率領魚兵蝦將,興云布雨,倏忽滿地滔滔,銀濤雪浪,淹上金山。法海看見水到,念動真言,將袈裟抖開,眾僧將靈符望水丟下,只見水勢倒退,滔滔滾下山去。眾龍王即時收束不住水勢滔天,淹下山去,可憐鎮江城內不分富貴貧賤,家家受難,戶戶遭殃,溺死多人……”
有龍王助陣,白娘子水漫金山才有說服力!這里可見一個明顯的漏洞,作者之前并沒有交代白娘子何以能差遣四海龍王,只是說了一個“騙”字,畢竟她在神仙界的地位不像孫悟空那樣有面子。于是,在后來的“夢花館主”版本中,作者引入一位水族“黑魚精”。其身份一般是白娘子的兄長,生活在鎮江,又是水族,理所當然成了鎮江水域之王,有了他的幫助,白娘子才有人脈資源來實施水漫金山。其實,記者通讀此卷后發現,白娘子在“水漫金山”之前,曾多次向法海示弱求情,請求對方放了許仙,迫不得已才施法,但都被化解。如此這般之后,白娘子才從一個理性行為逐步演變成非理性的行為,最終成就了“白蛇傳”的高光時刻。
“茅山道士”現身
通讀《雷峰塔演義》,書中有兩處出現“茅山道士”:其一是“白珍娘呂廟斗法”,即在“端節驚變”之前的戲碼;其二是“惡狠狠茅道下山,喜孜孜文星降世”的環節。
先看“呂廟斗法”。“話說呂祖廟內,新來了茅山一道人,法號陸一真人,道術精高,能驅妖治怪,遣鬼差神。”他見許仙滿臉妖氣,主動送出靈符三道。不想被白娘娘看破,于是兩人一番大戰:“道人將腰中寶劍祭在空中,只見萬道霞光閃閃望白娘娘的頭上罩來,白氏看見遂向身邊取出一帕,其名為乾坤帕,罩在自己頭上寶劍不能落來,又喝聲黃巾力士,將真人拷打……”可見白娘娘法術可以。
第二處竟還是這名道士,他不服氣,在白娘子懷孕期間,又集結蜈蚣精前去報復。陸一真人讓蜈蚣精趁夜色去復仇,那晚,白素貞正在花園,書中道:“白氏忽聞一陣腥氣,抬頭一看,驚得魂魄悠蕩,跌倒在地。蜈蚣伸開嘴正在啄去,不妨半空中來了白鶯童子,因知白氏有難,奉菩薩佛旨,飛身而來。”原來,當時白娘娘腹中已有胎兒,胎兒正是文曲星,為保其順利降世,觀音菩薩方派出白鶯童子救護。民間早有流傳,蛇的天敵是蜈蚣,故聞了蜈蚣的腥味,法力高強的白娘娘同樣魂飛天外。而鳥類擅長吃蟲,故白鶯童子能輕松擊殺蜈蚣精,這其中蘊含了不少“一物降一物”的道理。
后來,陸一真人不見徒弟歸,便出門尋,卻發現徒兒已死。小青見到陸一真人,與其斗在一處。數個回合后,小青祭出自己的法寶青綾帕,那法寶瞬間化為捆仙繩將其綁住。小青喚出黃巾力士,將陸一真人丟到東洋大海去了。陸一真人為何這么遜?前番被白娘子擊敗也就罷了,畢竟對方擁有主角光環!而小青也是修行了幾百年的妖王,再加上法寶厲害,才能杜絕后患……茅山道士代表道家,法海和尚代表佛家,在“白蛇傳”故事萌發的時期,正是佛道爭斗最為激烈的時候。而此書的用意也很明顯,就是“抑道揚佛”,這可能也是作者想表達的一個立場吧。
(竺捷)
圖:竺捷 提供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