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同慶憶恩師

劉宜達、費云平老師和學生合影

廖序東教授
文/趙懷德
今年教師節撞上了中秋節,我收到了學生的祝福,除了濃濃的幸福感,還有對恩師的深深懷念。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畢業,我受到了一位位老師的關愛,并且成長為一名中學教師,如他們一樣,在三尺講臺上耕耘。
我的幼兒園老師叫孫綺。老家在大港,幼兒園校舍是靠近西來門的一個大戶人家院落。一間大房子做教室,五六十個孩子。孫老師和藹可親,說話低聲細語。她教我們唱歌跳舞,給我們講故事,領我們做游戲。一次課間,我和幾個小朋友到院子后門外玩耍,不小心掉進水塘,渾身濕透了。小朋友慌張地喊來孫老師。孫老師立即把我拉上來,把濕衣服脫下,用毛巾幫我擦干身子,還找來干凈衣服給我穿上。她沒責罵我,只是叫我以后不要亂跑。母親知道了以后,對孫老師千恩萬謝。孫老師還要我媽回家不要打我罵我,這件事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后來上了小學,還經??吹綄O老師,她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的記憶里。
小學五、六年級的班主任王逢藻老師,個高,眼睛大,對我們要求很嚴,常給我們講一些做人的道理。我小時候經常頭疼,每次頭疼發作,王老師就給我一片止痛片。后來他還叮囑我媽找老中醫,用秘方治好了我的頭疼病,一直沒犯過。中學畢業后乃至大學畢業當了教師,我逢寒暑假都到學校拜訪王老師。
在大港中學讀初中,初三班主任是化學老師劉宜達。他快人快語,說話略帶高橋鄉音,時不時還開懷大笑。劉老師管理班級比較寬松,他要求我們自主學習,給每一個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劉老師上化學課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為我們高中學習化學打下了堅實基礎。我高中畢業后,每次回母校,都要拜訪劉老師。他升任教導主任后,還是那么平易近人,和我促膝談心。后來驚聞劉老師去世的噩耗,我無比悲痛。回想起劉老師上課的情景,好像還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
高三班主任費云平老師,她看上去極嚴肅,不茍言笑。其實,她有一顆慈母般的心,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關懷備至。同學有困難,她都盡力幫助解決。她教我們立體幾何和三角,講課嗓音清亮,一字一板;板書工工整整,一字不茍。我們畢業后,費老師調到北京工作。她到鎮江來探親,和我們鎮江工作的同學歡聚在一起,師生之間親密無間。
高中畢業后,我考取徐州師范學院(今江蘇師范大學),受到中文系主任廖序東老師的厚愛。那時候他才四十多歲,但已滿頭白發,鼻梁上架一副眼鏡,言談舉止很有學者風度。他在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研究上都有很高造詣,在當時全國高校文科教材會議上,被譽為年輕的語言學家。廖老師教我們《現代漢語語法》,畢業實習時他指導我教管樺的短篇小說《暴風雨之夜》。在他的辦公室,他給我分析課文,提出了備課和教案的要求。我深知老師視教學質量為生命線,極其注重教學規范。我謹慎地按照他的要求備課,不敢有一絲馬虎。他邀我到他家聽取其對教案的修改意見。廖老師拿出我的教案遞給我,只見許多地方都用紅筆畫了線,旁邊還作了點評或修改,字跡工整。他在我對面坐下,仔細給我講解。而后我又到老師家試講了一次,他耐心地聽,從教學內容到教學語言乃至板書設計,都提出了許多意見。我沒有辜負老師的希望,不僅實習成績優秀 ,還為全體實習生上了一堂公開試教課。
我分配到江蘇省阜寧中學工作后,給廖老師寫了一封信,表達對他的感激。我告訴他,阜寧中學對新教師要求很嚴,語文教師要做到四個一:說一口普通話,寫一筆好字,背一百首(篇)古詩文,寫一手好文章。他在回信中說:“四個一很好,是語文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他勉勵我虛心向老教師學習,扎實練好基本功,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1981年,我已調到鎮江三中工作,又收到廖老師簽名贈送的新著《文言文語法分析》。時隔這么多年,廖老師還記得我這個并不出眾的學生。1999年10月27日,廖老師來鎮江參加“紀念《馬氏文通》出版100 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大會上宣講《〈馬氏文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得到這個消息,我到他下榻的賓館,拜望了老師。他雖已年過八十,依然精神矍鑠。握著他的手,我越發覺得這位德高望重的語言學大師可親可敬。
圖:趙懷德 提供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