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消失的村莊
文/艾琦
故鄉拆遷已近十年,它早已湮沒在鎮江新區的萬頃良田中了。故鄉是最美、也是最令人思念的地方。我常常獨自一人,戴著太陽帽,背上挎包,徜徉在故鄉的沃土上。在那呼吸新鮮的空氣,看緩緩流淌著的清清河水、河兩岸高高的水杉樹、湛藍天空飄著的朵朵白云,聽流水的潺潺聲、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偶爾的鳥鳴聲,真舒坦!
在圌山之南東臨長江的這塊東鄉沃土上,座座村落就像一把撒出去的珍珠鑲嵌在這一片美麗富饒的江南水鄉。西墻門村四周綠樹環抱,村莊就掩映在一片綠蔭叢中。這村有五個生產隊,一百多戶人家,五百多人口。村前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一個大池塘。長江水源源不斷地流進來,澆灌著這方良田,養育著這方人。兒時我曾與玩伴在這河中游泳、打水仗、捉蝌蚪,在河邊舉著竹竿粘樹上的“知了”,在這河邊碼頭與姐弟們抬水、洗衣服洗菜。也曾在這河塘邊,與小伙伴擲甩過磚瓦片,玩“水寶塔”游戲。傍晚,夕陽西下,這河塘就成了男人們的天然浴場,收工回家的男人們像下餃子似的紛紛跳入水中。河塘里人頭攢動好熱鬧!有狗爬的、有仰泳的、有蛙泳的、有扎猛子的,他們在此享受著一天勞累后的快樂時光!
秋季是美麗的季節,收獲的季節。河邊是幾個生產隊的打谷場,場地上一個個稻堆是村莊秋收季節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稻堆是農民用一個個捆扎后的稻個子壘起來的,下面一截圓柱形,約有兩人高后就開始做堆帽了。要做成“人”字圓錐形的堆頂,沿要飛出去。如遇下雨天,雨水會沿著“人”字形的頂,順淌下來,不會淋濕了里面的稻子。這河塘邊打谷場上,一個個圓圓的稻堆,高高聳立,直指藍天。白天,它們像哨兵似的守護著這美麗的村莊;晚上,在皎潔的月光下,它陪伴著追逐打鬧的孩子們,以及在此納涼、聊天、聽故事的人們。
如今我已年逾古稀,但思鄉之情卻與日俱增。我常漫步在這片故土上,看著兩條蜿蜒曲折而來的“天路”。這“天路”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宛如兩條彩虹高懸在故鄉的上空,上面有一列列飛馳而過的動車,也有一輛輛川流不息的汽車,那是一種既有激動也有些許失落的情感。喜的是如今這里真的有了現代氣息,愁的是再也見不到我那“曾經的故鄉”了!
在這“消失的村莊”里,我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從“呱呱落地”到年過半百。我到過這村的每一個庭院,每一戶人家。走過這村的每一條路,到過每一個角落。我生于斯、長于斯,曾在此歡笑,激動時淚花在飛揚;也曾在此悲痛,憂傷的淚水在此流淌。幾十年的生活,讓我與這村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常常夢回故鄉,夢醒以后仍淚盈眼眶,過去的點點滴滴縈繞在心間,揮之不去,這就是永恒的鄉愁!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