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敏龍:憑欄觀鳥待日斜

刁敏龍展示鳥類攝影作品 竺捷 攝
記者 竺捷
刁敏龍是鎮江觀鳥會成員,他們有一個很早建立的QQ群,大家都是鳥類愛好者,群里最重要的活動是觀鳥。又稱賞鳥,指不影響野生鳥類生活的前提下,在自然環境中利用望遠鏡、觀鳥鏡等設備的一種觀察活動。
不過此觀察更強調辨識、記錄、整理,它類似于戶外活動的子板塊或升級版。作為一種愛好和戶外休閑運動,觀鳥近年來在鎮江得到了一定發展。“鳥人”(觀鳥愛好者的統稱)手持望遠鏡或單反相機加超長焦鏡頭,身穿帶有一定偽裝功能的觀鳥服,行走在公園或郊外,靜靜聆聽鳥鳴,尋找鳥兒的蹤跡和身影,拍攝或記錄見到的鳥……某種程度上,這一切很像行為藝術家的動作舉止,不過焦點盡在鳥類這一大自然的精靈身上。
毋庸置疑,很多“鳥人”都是由戶外活動愛好者發展而來,也包括刁敏龍。無論是健步走、徒步旅行,抑或騎行、露營,還是爬山、登山,或者槳板、皮劃艇、獨木舟,皆難不倒他。這些活動在強健體魄的同時,也給了刁敏龍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和感悟。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在這些活動中,發現了自己最喜歡與鳥類打交道。
鎮江到底有多少種鳥?據官方資料統計,鎮江市共發現鳥類15目55科248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東方白鸛、白鶴、青頭潛鴨、中華秋沙鴨,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水雉、震旦鴉雀、畫眉、小天鵝、鴛鴦、鳳頭鷹、紅隼等46種。如果以刁敏龍的攝影鏡頭為限,他至少在鎮江拍過近百種鳥,這已經是十分驚人的數字了。他把這些照片拿給記者看,每一張都美輪美奐,讓人驚嘆這個世界的美與和諧。
2020年的最后一天,被譽為鳥類“活化石”的白鶴“吉吉”一家三口,現身于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刁敏龍和同伴吳東接到我國鳥類保護專家周海翔教授發布的網絡求助后,背著沉重的專業設備,冒著零下10℃低溫,在7天時間內時而深入焦北灘腹地,時而爬到附近建筑物樓頂,時而乘坐快艇開進蘆葦蕩,通過各種方法搜尋目標,守護著白鶴一家在鎮江的平安,此舉受到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考委的好評。從中能發現一個有趣現象,觀鳥愛好者以其強迫癥患者般的投入和對觀察記錄的一絲不茍而著稱,原來這些記錄的交流只是自發進行,但很快便與科學研究有了交集,發展到現在已成為野生鳥類學研究的一個巨大數據庫。
再過段時間就要入冬了,這是城市觀鳥的好時候。目前鎮江已出現了南山、金山湖、焦北灘、句容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句容茅山瓦屋山和丹陽莊湖濕地六大觀鳥地點,這得益于近年來鎮江不斷加大生態環境改善和野生動物保護力度,使不少地方成為鳥類遷徙的“驛站”和野生動物的家園,也為市民觀鳥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刁敏龍的裝備是尼康810相機搭配600毫米長焦鏡頭,他曾在京江路北的蘆葦灘拍過震旦鴉雀,此鳥的正臉有點像熊貓,在蘆葦中覓食,飛行功能退化,因此看上去笨拙呆萌,以前曾有報道稱數量很少,但在本地似乎有固定種群,因此一出現就會受到媒體的關注……
一般來說,拍鳥可采取蹲守或尋覓兩種方式,都是盡可能靠近目標的方法。有的鳥警覺性相當高,你多看它兩眼就會飛走,更不用說接近了,但是拍鳥的樂趣也許就在這里。如果能拍到一種不常見的鳥,那便是不期而遇的驚喜了。自然,刁敏龍拍的鳥更多是不太知名的,現在他往往考慮鳥背后的一系列問題:比如它是候鳥嗎?為什么會來鎮江?它的生活習性如何?這應該也算一種推己及人的無言守候吧!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