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居黃鶴山讀書成長

□ 喬長富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謚元公。北宋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宋代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他所作的《愛蓮說》是今天中學生學習的散文名篇。他雖然不是潤州人,但他與潤州特別是黃鶴山有過密切的聯系。他早年寓居黃鶴山讀書的經歷,對于他的成長當有重要的影響。在宋代著名理學家中,相比于朱熹僅有后人寓居鎮江(宋徽宗時潤州改稱鎮江),周敦頤不但本人曾寓居于潤州,而且他的母親也安葬于潤州。因此,可以說,他是宋代著名理學家中與潤州或鎮江關系最為密切的一位。即將到來的2023年,是周敦頤逝世950年。這篇小文擬根據有關記載,探討周敦頤與潤州的聯系,希望引起人們的注意。
首先,說說前人有關記載的情況。對于周敦頤居住于潤州黃鶴山的情況,《嘉定鎮江志》未見述及,《至順鎮江志》和《光緒丹徒縣志》等則有頗為詳細的記載。不過,其中也有一些含糊甚至錯誤的說法。以下先引述相關記載,然后訂正誤說。
《至順鎮江志》卷十一載:“濂溪周先生,父宰桂嶺,卒于官。奉母仙居太君鄭氏自營道入京師(引者按:指開封),依舅氏鄭龍學。鄭之故里在潤之黃鶴山,先生隨侍居于精舍(按:指黃鶴山鶴林寺)。時天禧九年,先生年十有五。母卒,遂葬于潤。”
《光緒丹徒縣志》卷五在“光風霽月亭”后注稱:“楊一清記云:亭蓋取黃庭堅稱先生語而名之也。先生少失父,率母依舅氏鄭龍圖,居潤。母卒,遂葬焉。讀書寺中,旁鑿蓮池。”
以上二志比較具體地記載了周敦頤寓居黃鶴山的原因及經過。對于今天了解周敦頤與黃鶴山的關系有重要價值。但也存在兩個重要缺陷。一是兩志都只說周敦頤所依之“舅氏”為“鄭龍學”或“鄭龍圖”,但未見具體名諱,因而所說不夠具體明白;二是對于周敦頤開始居黃鶴山的時間,《光緒丹徒縣志》無具體記載,《至順鎮江志》則說是“時天禧九年,先生年十有五”,又不符事實。所以對于周敦頤開始寓居黃鶴山的時間也需作進一步探討。這里說點個人的看法。
其一,清厲鶚《宋詩紀事》卷十八“周敦頤”小傳載:“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恩補官。”由此可知,所謂“鄭龍學”“鄭龍圖”是指鄭向。
其二,《至順鎮江志》稱:“時天禧九年,先生年十有五。”但據《宋史》“周敦頤傳”等的記載,周敦頤是出生于天禧元年(1017),十五歲時當是天圣九年(1031)。而且“天禧”年號僅有五年,并無“天禧九年”。據此,則“天禧”當是“天圣”之誤。周敦頤當是天圣九年隨從母親至潤州居黃鶴山。至于周敦頤隨從母親在天圣九年居黃鶴山以后,他在潤州究竟生活了多少年,對于這個問題,限于識見,筆者尚未看到有關說法。但從他的母親去世于潤州,并安葬于潤州,周敦頤要為母守孝這一點看,他在黃鶴山的時間當不會只有一兩年。
其三,周敦頤在黃鶴山究竟住了多少年雖然難以臆測,但這一段時間的生活經歷對于周敦頤本人的影響卻是不能忽視的。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周敦頤居住于黃鶴山時,正是十五歲以后,這一段時間的生活經歷對于一個人的思想以至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就周敦頤而言,他居住于黃鶴山時,曾“讀書寺中,旁鑿蓮池”。這對于他的寫作《愛蓮說》顯然有一定影響。這件事就顯示了居住于黃鶴山的生活對于他本人的影響。而且,從《愛蓮說》稱“菊,花之隱逸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以及他晚年“筑室廬阜下,號曰濂溪”(《宋詩紀事》卷十八)又可以看出,黃鶴山的隱逸文化和佛教文化對于他的成長更有深長的影響,因而值得注意。
周敦頤早年居住于黃鶴山的事跡雖然未見有更多的記載,但在他被尊為理學大師以后,南宋以至清代鎮江的地方官對于他在鎮江的這段經歷都相當重視?!吨另樻偨尽肪硎?ldquo;濂溪書院”載:“濂溪書院,在府治東南定波門內。為屋凡十有七楹。初,書院在鶴林門外黃鶴山下。宋寶祐中,郡守徐栗建,以奉元公,以處四方之士。堂三:曰晞賢,曰立善,曰養心。齋二:曰正道,曰和德。亭二:曰愛蓮,曰光風霽月。”《光緒丹徒縣志》卷十九載:“濂溪書院:初在黃鶴山下。宋元公周濂溪先生讀書處也。公……讀書鶴林寺旁。……寶祐中,郡守徐栗即其地建書院奉之。……元初并入鶴林寺。山長徐蘇孫再創于皇祐橋南。大德九年,廉訪使命改置于利涉門(故東北城門名)內花山下,有元公祠、燕居堂。后圮。明萬歷間,知縣龐時雍復祠于鶴林寺西。”這兩則記載既顯示了明清地方官對周敦頤在黃鶴山讀書經歷的重視,又反映了周敦頤在黃鶴山讀書的經歷對于南宋以至明清發展鎮江古代文化教育的重要影響。今天看來,周敦頤無疑是宋代與潤州關系最為密切的理學大師。而黃鶴山又是鎮江歷史文化豐富的景點之一。因此,在弘揚鎮江古代文化的過程中,如何下好周敦頤與鎮江這步棋,不但對于南山而且對于鎮江弘揚歷史文化,無疑都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