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民 您關心的最新疫情防控熱點問答來了(三)
問 1.哪些情況可以居家治療?
答:無癥狀或者癥狀輕微,且沒有嚴重的基礎疾病;有基礎疾病但處于穩定期,沒有需要住院治療的情況(比如心肝肺腎腦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的)。在這些情況下,家庭環境又具備自我隔離的條件,就可以進行居家治療。居家治療期間,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訪。因就醫等原因確需外出的,要全程做好個人防護,點對點到達醫療機構,就醫后再點對點返回家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居家治療人員要做好防護,盡量不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居家治療期間,同住人員或陪護人員要落實居家隔離。
問 2.居家治療要滿足哪些要求?
答:需滿足以下條件:
1.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在家庭相對獨立的房間居住,使用單獨衛生間。
2.應當配備體溫計(專用)、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垃圾桶。
3.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可進行對癥處置或口服藥治療。有需要時也可聯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或通過互聯網醫療形式咨詢相關醫療機構。無癥狀者無需藥物治療。居家治療人員服藥時,須按藥品說明書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如患有基礎疾病,在病情穩定時,無需改變正在使用的基礎疾病治療藥物劑量。
問 3.居家治療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答:居家治療期間需做好以下9個方面:
1.每天定時開門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不具備自然通風條件的,可用排氣扇等進行機械通風。
2.做好衛生間、浴室等共享區域的通風和消毒。
3.準備食物、飯前便后、摘戴口罩等,應當洗手或手消毒。
4.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蓋口鼻或用手肘內側遮擋口鼻,將用過的紙巾丟至垃圾桶。
5.不與家庭其他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應當清洗和消毒。
6.居家治療人員日??赡芙佑|的物品表面及其使用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及時清潔消毒,感染者個人物品單獨放置。
7.如家庭共用衛生間,居家治療人員每次用完衛生間均應消毒;若居家治療人員使用單獨衛生間,可每天進行1次消毒。
8.用過的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裝入塑料袋,放置到專用垃圾桶。
9.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隨時消毒。
問 4.哪些情況下,需要轉診治療?
答:如出現以下情況,可通過自駕車或社區安排專車等方式,轉至相關醫院進行治療。 1.呼吸困難或氣促。2.經藥物治療后體溫仍持續高于38.5℃,超過3天。3.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且不能控制。4.兒童出現嗜睡、持續拒食、喂養困難、持續腹瀉或嘔吐等情況。5.孕婦出現頭痛、頭暈、心慌、憋氣等癥狀,或出現腹痛、陰道出血或流液、胎動異常等情況。
問 5.市民有必要進行囤藥嗎?
答:沒有必要。藥物都有保質期,存儲也有一定的條件要求,保管不當容易變質,過多藥物長期存放也會造成浪費。對于一些感冒、退熱等常用藥,市民可作為“家庭藥箱”進行備用,不提倡市民大量囤藥。不建議大家為預防而服藥,沒病不要亂吃藥,若有需要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癥用藥。下圖是對癥用藥建議:

對于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還是建議一次性備足2-3個月的慢性病用藥,減少去醫院的頻次。
問 6.兒童感染了新冠肺炎會出現哪些癥狀?和成人相比有什么區別?
答:兒童和成人感染后癥狀和病程有明顯差異。整體來說,兒童感染者發病快,少有肺炎。呈現以下特點:
1.兒童感染者幾乎沒有潛伏期,感染即發病。成人感染3天內發病,兒童多在1天內發病。
2.兒童感染初期癥狀是以發熱為主,熱型不定,但多數嬰幼兒有高熱表現。與成人感染初期咽干咽痛不同,兒童感染后尤其嬰幼兒可能會因為體溫迅速上升導致驚厥發生。
3.兒童感染新冠主要侵襲上呼吸道,高熱并不等同于重癥。兒童免疫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往往熱度較高,但臨床中多見于上呼吸道感染,極少出現肺部侵襲,所以臨床稱為“新冠病毒感染”而不是“新冠病毒肺炎”。
4.兒童熱退伴有消化道癥狀。成人感染后癥狀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兒童除了呼吸道癥狀可能伴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問 7.孩子出現上呼吸道癥狀后,如何對癥治療?
答:為了預防包括新冠肺炎、流感等在內的冬季呼吸道疾病,家長可適當準備一些常用藥物。從目前臨床觀察看,新冠病毒喜歡錨定兒童的上呼吸道,而非下呼吸道,所以鮮有肺炎,家長不必過度擔憂。在治療上只需注意對癥下藥:前三天降溫,后期目標排痰。
1.針對孩子發熱:建議準備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兩種退熱藥交替服用。每種退熱藥24小時內使用一般不建議超過4次。如果沒撐到4小時又起熱,可換另一種。有熱性驚厥史的孩子,建議38℃開始服藥;沒有熱性驚厥史的孩子,建議38.5℃開始服藥。體溫降到37.5℃以下,不建議再服用退燒藥。
藥物降溫同時可輔助物理降溫。使用溫水,不建議用酒精。部位不建議只在手心腳心,建議擦脖子、腋窩、大腿根等來物理降溫。手腳冰涼時先不急著降溫,搓熱手腳。
2.針對孩子早期干咳:建議準備復方福爾可定口服溶液或肺力咳口服液,可單用也可加用小兒咳喘靈或白蕊顆粒。2歲以上孩子在睡前可以服用孟魯司特鈉咀嚼片,減輕氣道炎癥反應。
3.針對孩子后期濕咳(有痰):當干咳變濕咳時,將“復方福爾可定口服溶液”換成“愈創甘油醚糖漿”或者“氨溴特羅口服液(易坦靜)”,可促進排痰以及促進氣道黏膜功能的恢復。
4.針對孩子流涕:如果鼻涕特別多建議服用歐龍馬。如果孩子晚上睡覺鼻塞可用鹽水洗鼻。
5.針對孩子抗病毒:建議準備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連花清瘟顆粒、蒲地藍口服液等中成藥。孩子發熱時可兩種合用,不再發熱時建議減為1種或停藥。
6.針對孩子免疫力:建議準備雙歧三聯活菌、枯草桿菌二聯活菌等益生菌。減少發熱后期出現的腸道功能紊亂,食欲下降。
在飲食方面,專家提醒家長給孩子準備餐食要清淡。原則是: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少食多餐。除了嬰兒喝奶以外,兒童19:30以后盡量不要吃過多食物,會增加孩子胃腸道的負擔。
對于精神狀況良好、伴隨癥狀較輕,沒有明顯不適,體溫也不是很高的孩子,可以暫時居家觀察。但如果孩子狀態很差,有意識的改變,食欲嚴重下降,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有發展為重癥趨勢,建議24小時內立刻就醫。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