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茅山松

資料圖
文/曹樹高
遠看茅山,一片黛藍,整個山體高高低低,蜿蜒曲折連綿不斷。走進茅山,那郁郁蔥蔥成片成林的馬尾松覆蓋山體,處處可見。可以說,馬尾松是茅山的主要樹種。松樹有許多種,茅山栽植的絕大多數是馬尾松。
茅山大批栽植馬尾松,應該說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林業部門在茅山成立了林場,取名為“東進林場”。林場職工在茅山主峰的大茅峰西側,用馬尾松栽種著陳毅元帥字體“東進”二字。“東進”這兩個字,在數里路之外都能清晰地看到。據說,這是陳毅元帥專門為茅山林場題寫的,不過筆者沒有考證過。從中也可以看出,陳毅元帥對茅山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懷。
在這漫山的馬尾松下,曾有著許多鮮為人知和不為人知的故事。小時候,我就聽大人們講述著茅山的故事。茅山被譽為“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茅山以道教圣地著稱,是道教上清派發祥地,被后人稱作“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相傳西漢時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號“三茅真君”在此修煉得道成仙;葛洪在茅山修煉并煉丹;山中宰相梁代陶弘景隱居在茅山修道;唐王李世民同謀士房玄齡一道深入茅山邀請道長王遠知入朝參政,被婉言拒絕后,多次給予茅山道觀資助,唐朝時道教作為國教倡導全國;抗金民族英雄岳飛途經茅山與道長縱論時事……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元帥曾住在茅山道觀,向道長宣傳抗日形勢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主張。因在抗日戰爭中有效地牽制和打擊了日寇,茅山抗日根據地被毛主席列為全國六大抗日根據地之一。如今,在茅山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下,還埋著共和國好幾位開國將軍的骨灰。茅山新四軍紀念館被列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在每年都有許多人前來瞻仰,在紀念碑下,聆聽軍號聲響,回想當年新四軍抗擊日寇拼殺在硝煙彌漫戰場上的英雄事跡。
勤勞勇敢的茅山人民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筑壩開渠興修水利,改造著茅山這片土地。改革開放以后,茅山地區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無論是交通道路、工農業生產、村鎮建設,還是人民群眾的生活、旅游服務等方面都發生了巨變。特別是近10年來,茅山人民愛綠植綠護綠,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崗坡嶺地到處栽種著馬尾松。棵棵馬尾松翠綠可愛,那根根松枝,在山風中發出陣陣的松濤聲,仿佛千軍萬馬在山中奔騰。有人說,山中的負氧離子濃度極高。不管有沒有,茅山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這是事實。
現今有些人把馬尾松作為景觀樹種進行培育,有效地體現出馬尾松的經濟價值。其實,馬尾松的經濟價值遠不止這一點,花粉可入藥,另外提取的松油脂、松香、葉、根等都是很好的藥材,入藥有祛風行氣、活血止痛以及舒筋止血的功效,松香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呢,可制作肥皂、油漆、橡膠等。不過目前,在茅山地區馬尾松除作為景觀外,就是用其木材了。我相信,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馬尾松的經濟價值一定會充分發掘。
馬尾松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生命力極強,栽植區域廣泛。根系深深地扎入泥土里,緊緊地抓住周圍土壤不讓流失。看著成片成片的馬尾松,我不禁想起陶鑄寫的《松樹的風格》。這些生活在茅山地區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不正像這些枝葉繁茂又堅忍頑強的馬尾松嗎?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