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路地協作“指揮棒” 奏響鐵路沿線安全“交響曲”
立足實際 對癥下藥
金山網訊 城市山林、大江風貌、運河古韻……京滬高鐵一路馳騁,途經鎮江段,沿途河流蜿蜒、風景如畫。鐵路“大動脈”的生機勃勃,離不開路地雙方的同心協力。自去年鐵路行業路地融合黨建聯盟成立以來,市綜合交通事業發展中心以黨建聯盟為依托,繃緊鐵路安全弦,高質量整治鐵路沿線環境,不斷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
凝心聚力 安全暢通同守護
“嗚——”隨著火車的汽笛聲漸行漸遠,3月16日上午10:30,智慧大道鐵路道口員緩緩拉開鐵軌兩側的護欄,有序引導機動車輛通過鐵路道口。為了守護民眾的通行安全,我市各鐵路道口24小時專人在崗,做好交通疏導、安全接車、環境維護、設備管護等工作,全力保障鐵路運輸安全暢通及沿線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依托黨建聯盟,市綜合交通事業發展中心聯合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路地雙方6家單位聚焦鐵路道口標準化工作,探索打造“設備標準、作業標準、管理標準、環境標準”的示范性鐵路道口。“我們創新實施‘紅色雙格化管理’制度,以‘紅色網格’為責任單元,多點帶面;同時設立‘暖心驛站’,為城市奔波的勞動者們提供接地氣的服務,讓管理有力度更有溫度。”經濟開發區公用公司黨支部書記、道口辦主任姜長寶介紹。
時下,在南沿江城際鐵路句容站施工現場,工人們或揮舞鐵鍬或手持工具,緊鑼密鼓地進行瓷磚鋪設、吊頂安裝等站房細部裝修收口工作,升降機等機械設備上下忙碌著。目前南沿江鐵路句容段各項建設工作逐步進入掃尾階段,預計今年下半年通車。
在黨建聯盟的引領下,市交通運輸局(鐵路辦)、南沿江句容段沿線屬地鄉鎮(街道)、村(社區)等路地單位凝心聚力,立足實際,對癥下藥,推進南沿江城際鐵路句容段沿線的安全環境隱患排查整治工作,保障南沿江城際鐵路如期通車,匠心打造優質工程。
在路地協同、“紅色引擎”的推動下,目前,我市境內雩龍路道口“平改立”和左湖道口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并拆除原鐵路道口,5處上跨鐵路立交橋改造均已完工。
科技賦能 隱患巡查無死角
數字賦能、科技興安。在潤州區路地黨建聯盟紅色陣地,4個高空攝像頭實時畫面正在大屏上不間斷滾動播放著,橫跨丁卯高架橋的鐵路沿線一覽無余,這就是潤州區鐵路沿線智能化高位監控管理系統的“智慧大腦”。“針對建筑及生活垃圾傾倒、空中軟漂浮物、大型車輛非法占壓等行為進行提前預警,克服了人工地面巡查周期長以及視線不闊的問題,及時發現潛在風險或定位破壞位置。”潤州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陶文琦介紹,在“智慧大腦”的幫助下,日前,潤州區雙段長辦公室通過監控系統發現連鎮鐵路約K357+500接觸網有一只垃圾袋,工作人員隨即消除了隱患,保障了列車的安全運行。
鐵路安全治理如同滾石上山,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自去年我市開啟鐵路探索地方鐵路工程安全執法體系建設新實踐后,以潤州區為試點,交通部門聯合城管、公安、鐵路方,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做到隱患排查無死角、安全防線無漏洞。為了更高標準、更高質量的開展鐵路沿線安全環境的綜合治理,今年,市交通運輸局(鐵路辦)將探索通過APP、小程序等手段,在車站部分站點設置聯勤指揮中心,向上與省鐵路安全管理系統打通,向下與路地雙方管理人員實現動態智能化監管,同時與公安系統聯動,打通社會治安管理平臺。
據介紹,接下來,市綜合交通事業發展中心將繼續用好考核“指揮棒”,以“雙段長”制地方段長考核管理辦法為抓手,通過路地多部門合作,推動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向“最后一公里”拓展,不斷奏響鐵路沿線安全“交響曲”。(記者 朱浩 通訊員 張子敬 陳嘉卉)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