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珍珠路
文/金力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鎮江有條情人路,這路并不是主管部門命名的,而是民間自發形成的。路在古運河畔一側,貫穿于中山橋與解放橋之間,是一條綠樹成蔭、狹長幽靜,適合青年男女攜手漫步、談情說愛的路。
那時,路的北端,有五六個賣花售鳥的小商家,生意很好,漸漸地形成了一個熱鬧的花鳥市場,每到星期天商家們總會拿出最好的盆景鮮花、寵物異鳥,吸引著市民紛至沓來,情人路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禁不住誘惑,我家也曾從這市場上,買來了月季、蘭花、畫眉、鸚鵡,感受著大自然的千姿百態、豐富多彩。
社會的進步,總會在不經意間給人帶來驚喜。進入新世紀情人路有了正式的命名。路的東頭建起了賽珍珠廣場,隨之,那條諸多青年情侶留下美好故事的河畔小路也被稱作珍珠路,不過這“珍珠”與奢侈品毫不相干。廣場中央那巨大的書本雕塑——《大地》告訴人們,這是為紀念美籍作家賽珍珠而建的。這位傳奇的女作家在一百多年前隨傳道士的父親來到鎮江,從幼童到青年賽珍珠在鎮江度過了十八個春秋,她把鎮江當作中國的故鄉。她的《大地》三部曲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從此只要走上珍珠路,總要經過賽珍珠廣場,也促使了我去關注賽珍珠其人其事以及文學作品。原來她的文學成就不僅僅在于獲得過大獎,還在于她是個高產作家,一生創作了43部長篇小說,還有240多部短篇故事,更值得稱頌的是,她的作品中常有鎮江人物的描寫,讓民國時期鎮江的地方風情生動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我曾帶著兒子在“巨書”前駐足,與他講述賽珍珠傳奇的故事;也曾領著外地友人來到廣場,感受賽珍珠的魅力;還曾與賽珍珠的研究者們,一起在廣場上參加這位世界級作家的紀念活動。
賽珍珠視鎮江為故鄉,鎮江人對她也有著深厚的情感。2008年古運河上建起了一座橋又取名珍珠橋,從此珍珠路被截斷成南路和北路,幸好橋洞下依然連通,保持了這條路的完整。而橋下的路更美、更幽靜了,春夏之際河畔垂柳依依、綠草茵茵,河中流水潺潺、波光粼粼,還有長廊、涼亭供人小憩,常有情侶、老人在此漫步,享受著悠閑的時光。
隨著時間的推移,珍珠路還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近年來,路旁體育公園的建成,讓這條路不再寧靜,熱愛運動的人們會開著私家車來體育公園,路的東段又建起了停車場,增添了現代氣息。
在路的中段,有一處開闊地上健身器材種類不少,還有長凳、條椅供人休息,這里成了老人們聚集活動的場所。我退休后,也時常來這里,享受健身帶來的快樂。運動之余,老人們還會說說當今的趣事逸聞,談談曾經的工作往事,講講養生的保健妙招,敘敘帶著孫輩的繁忙快樂。
路旁大榆樹下,一座古亭是文藝愛好者經常光顧的,路過這里,常會聽到有人和著美妙的音樂縱情歌唱,時而還會聽到優雅的薩克斯樂曲,時而又會飄來歡暢的笛聲、悠揚的二胡……人們在運河畔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里陶醉,用歌聲、琴聲抒發著胸中的激情。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