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護航滬寧沿江高鐵句容段開通運營
鉚足勁 拉滿“功”
金山網訊 翹首企盼的滬寧沿江高鐵開通運營在即,自此,鎮江又多了一條通向長三角城市群的高速鐵路,句容市也將融入滬寧“1小時交通圈”,極大促進鎮江的經濟社會發展。為確保線路的如期通車運行,從鐵路沿線建設初期開始,鎮江市多方聯動、細化措施、狠抓落實,在安全防范上做“早功”,在民生保障上下“真功”,在多方聯動上發“長功”,全力以赴為線路的順利開通保駕護航。
做足“早功”
夯實安全之“基”
市交通運輸局綜合交通事業發展中心按照鎮江市交通運輸局(鐵路辦)的要求,嚴格履行安全屬地化監管職責,結合防汛、“安全生產月”等重點時期、重要節點對滬寧沿江高鐵句容段開展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檢查、督查、指導工作。
建設期間,市綜交中心對滬寧沿江高鐵句容段共開展安全大檢查17次,排查并整改臨時用電不規范、臨邊防護不到位、消防設施不齊全等施工安全隱患276處,全部及時整改到位,各項安全防范措施落實到位,確保線路建設的順利進行。
下足“真功”
筑牢民生之“本”
在打造高質量安全工程的同時,各部門也在想方設法保障群眾利益。“由于滬寧沿江高鐵穿越句容市茅山鎮丁莊村葡萄生產基地,農業塑料大棚整治成為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整治的難點和重點。”句容市雙鐵建設工程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說,句容段鐵路兩側500米區域內大棚面積高達117萬平方米,葡萄大棚、草莓大棚體量巨大,拆除成本高,關乎群眾切身利益。
對此,句容市雙鐵建設工程指揮部精心研究,科學應對,制定大棚加固整治方案。國鐵集團、上海局集團公司領導和專家深入調研,科學決策,為大棚治理加固出謀劃策。沿線連片成規模的大棚種植戶按《滬寧沿江高速鐵路(句容段)輕飄浮物隱患整治指導手冊》的規定進行加固,通過了驗收。“這項舉措一方面節省了整治資金,由原來近億元拆除費用降為僅耗資百余萬元加固成本;另一方面,也保住了沿線葡萄產業,初步估計,僅茅山鎮67萬平方米大棚為種植戶每年增加近千萬元的收入。”該負責人表示。
有了這次的成功示范,之后指揮部更是“趁熱打鐵”。除了對鐵路沿線露天地膜、簡易棚、塑料大棚等易產生“輕飄”浮物風險源頭管控,還組織沿線鄉鎮對可能影響高鐵運行安全的高大樹植、彩鋼瓦房、垃圾堆場等進行集中整治,做好線內、線外“融合文章”,進一步美化村莊邊界,在高鐵沿線呈現一幅風景如畫的鄉村新氣象。
苦練“長功”
凝聚多方之“力”
多方合力,保障滬寧沿江高鐵句容段順利通車。去年9月,省市縣依托市鐵路行業路地融合黨建聯盟,聯合開展鐵路安全高質量發展黨建共建活動,省鐵路辦、鎮江市綜合交通事業發展中心、中鐵二十四局集團南沿江城際鐵路項目部等五方黨組織簽訂了黨建共建協議,共同推進鐵路重點工程建設和安全生產工作落實,為工程建設搭載了“紅色引擎”。
群策群力,工程建設貫徹民意民心。句容綜合交通樞紐站北側土方堆場高度較大,且在樞紐市政配套項目站北路有兩戶存在歷史遺留問題尚未拆遷的房屋,嚴重影響樞紐站的建設進度和城市窗口形象。今年2月28日,華陽街道議政代表、黨員和群眾代表100余人,來到樞紐站建設現場參觀調研,推動重、難點工作進度。經過各方的不懈努力,樞紐站北路以北地塊于5月13日完成征地拆遷工作。
同心勠力,工程建設增添生態綠意。早在句容綜合交通樞紐項目開工之初,句容市聯合設計院對地塊土方進行視野分析和設計,并以生態自然為理念,盡可能保留原有地塊的生態基底,在建設過程中優化綠化成本及土方外運方案。同時,結合滬寧沿江高鐵沿線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綜合整治地塊環境,保證地塊整體造型美觀,便于今后開發和利用。截至目前,已初步完成地形打造,正在優化綠化方案,使之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滬寧沿江高鐵的開通將成為“暢通鎮江”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隨著列車的平穩飛馳,我市正向著“很有前途”奮力奔跑。(記者 朱浩 通訊員 張宏志 陳嘉卉)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