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小品導演的故事

石明(右)與攝像師溝通細節 受訪者 提供
竺捷
石明是江蘇大學安全保衛處副處長,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江大教職工曲藝俱樂部會長。如果說前者是他的本職工作,那么后者便是業余愛好,這一興趣從年少開始延續,至今樂此不疲。
他祖籍湖北孝感,從小在鎮江長大,很早就喜歡相聲。1989年石明入伍,在山東萊陽當兵,其愛好一下子有了施展的舞臺,軍營里每年都有文藝演出,能夠在臺上說相聲的肯定屬于文藝積極分子了。這些相聲都由石明自編自演,取材于火熱的部隊生活,當時的舞臺應該不算小,全旅官兵有千把人以上,石明的“抖包袱”可以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后來,石明考進蚌埠坦克學院,愛好有了進一步發展。這里我們要交代一下當時軍隊文藝創作的大背景,上世紀九十年代,正是部隊文藝團體百花爭艷的日子,當時北京軍區有戰友文工團,南京軍區有前線文工團,濟南軍區有前衛文工團,都是赫赫有名。他們編創文藝節目,服務基層官兵,營造出濃郁的擁軍愛民氛圍。以相聲為例,只要是部隊專業團體創作的,質量都挺高。石明軍校畢業后,回到原部隊,當上了排長。那段時間他創作了相聲《新兵和老兵》,獲濟南軍區文藝匯演創作三等獎。
這次獲獎得益于石明之前參加的軍區文藝創作培訓班。那次培訓請來了總政話劇團一級編劇王宏授課,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十分受用。其實這些學員都不缺生活,而是缺少提煉,經老師一點撥,立馬茅塞頓開。應該說,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軍旅情懷赤子心,以央視春晚為例,如今活躍在舞臺上的小品演員孫濤、邵峰都是那段時間成長起來的,前者已成為繼趙本山之后,當之無愧的春晚小品王。可見部隊大熔爐確實培養了不少人。
2003年,石明轉業來到江大,面對新環境首先要適應,他暫時放下心頭好,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201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石明在網上看到“網絡編劇大賽”的啟示,忍不住“技癢”,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投了稿。寫的啥呢?既不是軍營故事,也不是校園故事,而是家庭故事,以祖孫三代人的體質狀況為切入點,主題是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估計是有感而發吧。結果拿了個優秀獎,主辦方特地寄來了“業余編劇”證書,并開始跟石明約稿——為各類企業、醫院、學校舉辦慶祝活動提供原創劇本。這對他來說小菜一碟,結果前后寫了十多個本子,手上很快有了感覺。
這段時間,大學校園成為石明重點關注的對象,不久便寫出了小品《“艾”的約會》,在江大教職工匯報演出中獲一等獎。它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的是一名高校輔導員的感情生活經歷,她姓“艾”,因為忙于做學生的思想工作,結果錯過了與男友的約會。男友借酒澆愁,將自己灌醉,最后被人抬了回來……這樣的故事有很強的代入感,自然能引起很多師生的共鳴。
江大教職工曲藝俱樂部2018年成立,從此石明有了新的陣地,他以創作為抓手,帶領成員很快進入角色。這就要聊到幾件抗疫主題的原創作品了,疫情防控期間,俱樂部排演了小品《堅守》和《請黨考驗》,皆由石明創作編導,小品將江大“守門人”的事跡搬上舞臺,生動地反映了他們不畏風險、堅守崗位的敬業奉獻精神。此外,石明還創作了防疫科普相聲《獨家訪談》、防疫快板《免家軍大破毒門陣》,宣傳效果不俗。至于下面的計劃嘛,他準備將弘揚江大學科帶頭人拼搏精神的小品再推敲推敲,爭取今年能排出來……
如果你是一位小品演員,那么客串影視劇多半也能應付,因為舞臺劇是一次成型,而影視劇靠多次打磨。這一規律同樣適用于石明,作為一名有著多年舞臺表演經驗的相聲小品演員,他演起微電影來駕輕就熟,頗有江大“戲骨”的風范。今年他在市總工會出品的微電影《匠者》中飾演“明哥”一角,讓很多人眼前一亮。怎么給人一種本色出演的感覺:自帶氣場,眼里有戲,講霸氣側漏似乎并不過分。戲份多寡姑且不論,刻畫入心方為正途,這或許才是小品導演的真正修養吧!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