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交管”模式讓水上營商環境更優質
船檢安檢同步開展 預約服務送上船頭
金山網訊 “船檢、安檢一起做,待閘時就能預約,一舉兩得,方便多了。” 9月5日,在諫壁船閘下游船舶錨地水域,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對鎮江鑫源0018、蘇運貨108兩艘船舶集中實施了營運檢驗和安全監督檢查,蘇運船務公司的劉先生對如此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有感而發。這也是鎮江依托“運河919”“精美船管”兩大服務品牌,創新打造水上“大交管”模式,將便民服務送上船頭,營造更優質的水上營商環境的生動實踐。
當天上午10點,交通執法安檢員和驗船師登上貨船,對全船設備設施進行普查,從船艙機柜管線到駕控儀表、救生消防,對照船舶檢驗和安檢項目進行逐項“體檢”;對新裝配的達標岸電系統船載裝置開展通電效用試驗,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責令船長落實整改。預約服務、融合檢驗不僅方便了像劉先生這樣以跑蘇南運河航線為主的船員,同時還解決了船舶換證和海事安檢兩樁大事。
今年以來,市交通執法支隊以黨建引領促業務融合提升,將船檢、船務、水上、港政執法隊伍集結,組建水上執法黨支部,形成了匯集船員資質培訓、船舶建造檢驗、船舶營運檢驗等業務的水上“大交管”新模式。
“我們以‘便民服務、融合檢驗’為切入點,在諫壁船閘下游錨泊區,面向全市水運企業的內河貨運船舶,提供預約式的船檢安檢融合服務。以指揮中心為‘最強大腦’,與各執法大隊緊密合作,實現專班制、派單制運作,構建集船舶交通管理、中心遠程監控、港航綜合執法與應急事件處置為一體的水上‘大交管’運行機制,打通交通執法在人、船、企、港水運生態中的每個監管環節,做到人員互融、信息互通、監管互動和安全互聯。”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黨委書記、支隊長凌建鋒如是說。
日前,“鎮港囤201”船臨期待檢,按照規定,需進行換證檢驗和塢內檢驗(船底外部檢查)。市交通執法支隊在核實船舶信息后,采取優化檢驗,免除船舶進塢檢驗環節,為企業節省下4萬元的檢驗費用,節約了近10天的塢內維修時間。
免除上船檢驗環節,以自檢替代部分檢驗是“大交管”模式的又一惠民舉措。作為交通運輸部小型船舶檢驗優化試點機構,市交通執法支隊發布《鎮江市小型船舶檢驗及監督管理優化試點實施指南》,將小于450總噸的115艘船舶納入試點范圍,船舶的檢驗時間和檢驗費用都得到很大縮減。截至8月底,鎮江已超前完成所有試點船舶的檢驗發證工作,全市19家水運企業享受到了便民、高效的服務。
在打造暢通高效的水上交通組織體系的基礎上,今年6月底,市交通執法支隊聯合多部門示范打造了水上安全共同體,并先后開展了港口船舶污染防治、重點工程保暢、船舶無證駕駛、聯合巡航、長江禁漁、打擊非法砂石固廢、風景旅游區水上游覽監管等專項執法行動。截至目前,共開展巡航1496艘次,發現并查處違法案件3174起。組織水上應急行動3起,應急搜救率成功率100%,挽回經濟損失119.75萬元。全市港口碼頭安全防污染標準化經營有了顯著提升,諫壁船閘一線閘擴容改造工程施工造成的船舶積壓得到有效分級管控,轄區過閘船舶配員不足問題得到有效抑制,轄區無“三無”船舶再生,繪就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一體化治理新格局。(記者 朱浩 通訊員 徐喆 蔡俊琰)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