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郭老先生

郭振邦創作

郭振邦篆刻作品 圖:卞美崗 提供
文/卞美崗
每到年尾時,郭振邦先生都會樂樂呵呵地送我一張自制的新年賀片,上面有他篆刻的新年生肖印和書法作品。我尊他為報春的“老布谷”。他一直身體硬朗、精神矍鑠,突然傳來消息說郭老走了,還真有點不敢相信。
郭老外祖父馬貢芳是辛亥革命元老之一。早年與趙伯先一道參加同盟會,參加過兩次廣州起義,是兩次廣州起義的策劃者和組織者之一。第二次廣州起義失敗后,馬貢芳亦被滿清官吏逮捕入獄,受盡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被粵督張鳴岐傳令,處以死刑。后經革命黨人多方營救,方得以幸免。
1911年12月8日,北伐討袁軍成立,馬貢芳被孫中山任命為廣東北伐軍副總司令,陸軍少將,成為近代史上有名的 “討袁七將軍”之一。其下設一參九部,全軍八千人,有步兵兩個團,輜重、工程、衛隊各一營,后達“約一鎮”、三個“約一混成協”,組織完備,兵精糧足,能打善拼,戰斗力強,其實力居當時各省革命軍之冠;除正常建制外,還轄有敢死隊,華僑炸彈隊、學生地雷隊,女子北伐隊等。揮戈北伐,開赴上海,掃蕩清軍。一路上勢如破竹,所向披靡。馬貢芳為推翻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愛國將領。
馬貢芳將軍戎馬一生,從武尚文善畫,十分崇拜和欣賞鄭板橋的畫風,特愛梅、蘭、竹、石。郭振邦對外祖父非常崇拜,曾為鎮江提供了許多有關馬貢芳的珍貴史料。受外祖父的影響,他從小倔強的性格中也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
想當年,20歲剛出頭的郭振邦在鎮江一家私營錢莊當伙計。1949年3月光榮加入中共地下黨組織,接受黨組織交給的收集資本金融情報任務,為解放軍渡江后接管鎮江,恢復戰后經濟秩序做準備。由于他提供了鎮江私人錢莊和官僚資本銀行的詳細情報,使得解放大軍在鎮江接管官僚金融資本和戰后的重建工作非常順利。新中國成立后,郭振邦歷任鎮江市總工會秘書長、鎮江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丹徒縣副縣長、丹徒區政協副主席等職務。他工作之余有著多方面的興趣愛好,能寫善畫,特別喜歡攝影、書法和篆刻。1986年成立丹徒縣文聯,他擔任首任主席,也是創辦鎮江市中泠印社的元老人物。
退休后的郭振邦專注于攝影與篆刻創作,有一段時間他非常關注大街小巷中的廣告牌和門面招牌中的錯別字,發現問題隨即用鏡頭抓拍,然后寫點文字配張圖片發于媒體,予以善意提醒,不乏詼諧幽默。當然最鐘情的還是他的篆刻,見到心儀的石料出手毫不含糊,謀篇布局、操刀雕刻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方寸天地間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日積月累篆刻作品竟達數千計。著名作家、畫家王川先生為他題一匾額“治印三千富翁”,另有《郭振邦攝影集》《郭振邦篆刻印存》《二春·小品文》多部著作問世。品讀他的作品,無論是篆刻還是攝影、小品文,總有一股子滿滿的正氣,同他人一樣充滿陽光。
九旬高齡的郭振邦先生是位身板硬朗、開朗豁達的老人,經常有事沒事喜歡到我所在的辦公室來走走,送一張照片,給個篆刻印花作品,說上兩句話就走,絕不占用你太多的時間。我有時會請他刻幾方印,他從不推脫。我創作的長卷《寶堰古鎮》和《新丹徒全景圖》皆有郭老篆刻大作。其中《新丹徒全景圖》有36米長,1.2米高,全圖分長江奔流、星火燎原、生態長山、魅力新城、沸騰港區、田園交響、古鎮新貌、金色南鄉八個篇章。郭老看到草圖后主動要求說,他來錦上添花。果然,八個章節八方印鑒為長卷畫面增色不少,郭老卻堅持不收一分錢辛苦費。去年秋天,我想求郭老一尊佛印。他說,年紀大了眼睛不靈光了,也刻不動了。沒想到開年后不久,他就給我帶來驚喜,一尊方印坐佛!這也許是他最后的篆刻大作吧。
過了秋天明年龍年也快到了,然而郭老悄悄走了,再沒有了“老布谷”的報春信息。龍年的春天當然還會依舊,不過卻少了一份美好的情致,一個優雅的新春祝福。一份小小的賀年卡片與郭老的笑容將成為我們永遠的記憶。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