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全國層面交流鎮江交通執法新模式嶄露頭角
“一體化”統籌、“制度化”推進、“智慧化”賦能、“人性化”導向
金山網訊 打造“1+N”全員執法長效機制、首創“執法七必訣”、加快推進智慧執法裝備建設……翻開近兩年來鎮江交通執法成績單,“四基四化”和“一體化+智慧執法+信用監管”新模式嶄露頭角。“一體化”統籌、“制度化”推進、“智慧化”賦能、“人性化”導向,以建設交通綜合執法示范區為目標,鎮江已形成交通執法“鎮江經驗”,走出了一條成效顯著、可資借鑒的新路子。日前,鎮江交通執法新實踐經驗首次在全國層面交流,獲得全國各地交通執法局(隊)長的一致好評。
2022年至今,交通執法指揮中心共遠程執行非現場執法任務10820余次,發現各類涉嫌交通運輸違法行為線索3794件,正式立案1046件,占所有行政處罰案件的27.56%,非現場執法取證的比例較以往提高了近16個百分點,有效保障了全市交通綜合領域的安全穩定。
為有效解決執法力量分散、執法效能不高、職責邊界不清的問題,鎮江著力構建“板塊+條線”“綜合+專業”的執法體制,以“1”個指揮中心為“核心大腦”“4”個業務科室為“神經中樞”“12”個執法大隊為“執法四肢”的執法新架構,推進執法模式由“條線”單項監管向“條線+板塊”“專業+綜合”轉化。由此打破了人員部門界限,實行一體化、扁平化指揮調度,實現綜合執法從水水綜合、陸陸綜合向水陸綜合轉變,充分發揮了全員執法機制在專項行動治理、重點時段監管、重大活動保障、急難險重問題任務攻堅中的突出作用。
執法體系完善后,確保執法公平公正、文明規范是關鍵。去年以來,市交通運輸部門將制度化建設作為改革抓手,按照“便民高效”“進一次門查N件事、全部事”的要求,全面梳理了交通運輸領域監管事項清單,理清監管事權,共梳理監管事項27項,監管子項639項,并對應制定履職標準和評價體系,發揮評估指標在優化執法業務方面的指揮棒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鎮江在全省率先提出“執法七必訣”,以“有處罰必有檢查,有檢查必有計劃,有計劃必進系統,進系統必須執行,有執行必有記錄,有記錄必有反饋,有反饋必有評估”為總綱,圍繞“人員、工作日、任務”三大要素,統籌編制年度執法檢查計劃,實現“錄入—派發—執行—督辦—完成—評估”全鏈條閉環。今年以來,共制定行政檢查計劃560個,下發任務8935個,執行率100%。
交通執法存在監管盲區怎么破?“我們試點打造了市、縣兩級前端交通外場設備智能感知,后端交通執法指揮中心‘執法大腦’智慧研判分析,一線執法人員通過智能執法終端接收電子預警工單,實施戰術布控和精準打擊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勤務模式,實現了對進出轄區重點車船的全面掌控,為非現場執法、重點區域精準執法等應用場景提供決策支撐。”市綜合交通執法支隊黨委書記、支隊長凌建鋒介紹說,“數字底座”的不斷夯實,使執法工作“如虎添翼”。
以信用監管、溫情執法和品牌建設為重要抓手,鎮江還探索建立了“信易+治超、通航、駕培、工程、船檢”等應用場景,提供差異化監管與人性化服務;出臺了道路水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分類分級監管辦法,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信用承諾機制。推進輕微違法“承諾即修復”,幫助企業開展信用修復931家次;創建“交聯心·法致行”服務品牌,發布為民服務事實項目10項,讓執法更親民、更便民、更惠民。(記者 朱浩 通訊員 任一鳴)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