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演講廳”的歷史記憶



□ 秦 蘇
伯先公園是我們鎮江市一座紀念性公園,是為紀念辛亥革命先烈趙聲而建。公園內樹木蔥蘢,風景優美,還有許多不同風格和功能的民國建筑,如由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題寫祠名的趙公伯先祠、三建兩毀的趙伯先銅像、名揚海內外的紹宗國學藏書樓以及靜暉堂等。此外,還有一座古樸莊重、典雅大方的“五卅演講廳”,尤為引人注目,這座建筑歷經滄桑,見證了近百年中鎮江發生過的許多重大事件和活動,給鎮江人留下了許多難忘的歷史記憶。
1925年5月30日,上海各界數千民眾到公共租界示威游行,抗議日商無理槍殺共產黨員顧正紅,聲援工人罷工,英籍捕頭下令向民眾開槍,打死13人,打傷40多人,逮捕49人,同時宣布戒嚴,封閉租界內各大學,是為“五卅慘案”。慘案發生后,在鎮江引起強烈反響。6月2日就有學生上街游行,6月5日,鎮江各學校、工商和民眾團體成立了“鎮江外交后援會”, 聲援上海的反帝斗爭。6月26日,又有3萬人在博愛路公共體育場參加聲討大會,共同宣誓與日本帝國主義經濟絕交,并由工人和學生組織發動抵制日貨活動,處罰了多家藏匿或私售日貨的奸商,先后收到罰款3萬多元。隨后,《新鎮江周報》主編陳斯伯建議將此罰款在伯先公園建立一所公共演講廳,作為群眾集會和演講時事的場所,這一建議立即得到鎮江各界人士的贊同。1925年7月6日,外交后援會決定將全部罰款作為建立演講廳之用,并定名“五卅演講廳”,作為鎮江人民反帝斗爭的紀念。
演講廳選址在伯先公園二層山腰上,背靠云臺山,地勢開闊,山路四通八達。1925年8月奠基動工,次年竣工。這是一座仿古建筑,長約28米,寬為19米,屋頂為重檐山筒瓦頂,四檐角飛出上翹,屋脊兩端置吻獸,兩山墻有雕花圖案,為兩層木結構,四面墻壁有玻璃窗,底層四周有環廊,廊柱高3.7米,廊寬2.2米,室內東端為講臺,樓上四周均有座,整個建筑具有濃郁的民國風情。在演講廳南北兩面墻基上各嵌有一方白石題刻,題有相同字樣;“中華民國十四年八月鎮江各界紀念五卅慘案建筑此廳永示不忘”。
演講廳建成后即成為當時作為省會的鎮江舉辦演講、集會及其他公眾活動的重要場所。全面抗戰開始前每年的5月30日,各界人士都會在這里舉辦紀念活動,還在廳內設有五卅運動文物資料陳列館。除了舉辦政治性活動,這里還經常舉辦一些戲劇演出、學術研討等各種活動,如1929年11月,江蘇省名眾劇社在此公演由左明導演的進步話劇《生之意義》《父歸》《壓迫》等。1931年8月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余名代表聚集在演講廳內,舉辦了為期3天的全國職業教育討論會。這次會議是由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等人創辦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倡議而辦的,該社是我國近代第一個全國職業教育社團。上世紀30年代,省立鎮江圖書館與鎮江民眾教育館在演講廳內合設西城區閱覽室。有趣的是,演講廳還舉辦過婚禮,據當年報紙記載,1933年8月26日,趙伯先之嗣子趙俊庠與王淑華女士的婚禮就在這里辦的。1935年,這里還舉辦過轟動一時的江蘇省會第一屆新生活集團結婚典禮(相當于如今的集體婚禮),婚禮原定于8月25日在縣黨部舉行,后因當年民眾對這一新形式婚禮知之甚少,多持觀望態度,報名參加的新人也不多,致使婚禮延期至10月10日,并改換地點在演講廳?;槎Y在當天下午舉行,整個儀式僅15分鐘就宣告禮成。由于集體婚禮前所未有,引起鎮江人的好奇心,市民蜂擁到伯先公園,爭相一睹這新鮮事兒。當年報紙的新聞是這樣描繪盛況的:“邑人均以集團結婚尚屬首次,扶老攜幼,冒雨前往,伯先路上車水馬龍,公園中人山人海,演講廳內外水泄不通,參觀群眾之多,破歷來省會未有之記錄……惜演講廳小,不能悉數容納,群眾認為憾事。”
特別是在上世紀30年代,演講廳內還隆重舉辦過3次公祭儀式,分別追悼胡建春、唐儒箴、吳寄塵3位為鎮江作出貢獻的鄉賢。
第一次是為“本邑商界前輩” 胡建春舉辦公祭儀式。胡建春為當年鎮江名人,他熱心地方公益慈善事業,贊助過鎮江救火會、潤商小學開辦,創辦自來水公司等,歷任鎮江商會副會長等職,為各界所欽仰。1934年4月3日,他不幸逝世,享年僅52歲,消息傳出,全城震驚,許多單位設奠開吊悼念。5月1日,鎮江商會等數十團體共同成立辦事處,決定5月13日在伯先公園“五卅演講廳”舉辦大規模追悼會。當天,“伯先道上白馬素車”, 會場四周遍扎藍白彩球,廳內遍懸挽聯匾額和各界送的花圈, 約有3000人參加。追悼會由冷御秋主祭,柳詒徵致悼詞,有親屬及20多個團體上香獻花,宣讀祭文……追悼會從上午9時開始,直到下午5時才結束,歷時8個小時,其規模和影響在當年算是轟動鎮江全城的一件大事。
第二次是為鎮江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唐儒箴舉辦公祭儀式。她是鎮江“老字號”唐老一正齋膏藥店創始人唐守義的八世孫女,一生“艱貞卓絕、教子厲名、嘉言懿行”。 她急公好義,捐田辦學,與黃炎培、冷御秋聯名發起,在1927年捐贈奩地26畝給中華職業教育社,創設了鎮江女子職業學校,并任校董8年,培養了專業人才300余人,1934年9月19日,她在揚州去世,享年61歲。次年1月初,26位各界知名人士在鎮江各家報紙上發出舉行追悼活動的啟事。1月10日,追悼會如期在演講廳舉行,滬、寧、揚教育界及鎮江各界人士和地方團體代表共千余人出席。演講廳四周擺放各界各團體所送花圈,廳內滿掛數百件挽詩挽聯。追悼會上奏哀樂唱悼歌,主祭人冷御秋獻花致悼詞,省政府民政廳廳長報告事略,省政府主席陳果夫、中華職業教育社黃炎培等人致詞,緬懷逝者業績。
在演講廳舉行的另一次公祭,是為追悼紹宗國學藏書樓創建人吳寄塵先生。吳寄塵是江蘇著名的實業家、藏書家,他曾隨張謇創辦南通大生紗廠,輔佐張謇20余年。他熱心公益多善舉,1932年,在邑人丁子盈、李耆卿的協助下,在伯先公園山頂南平臺建成紹宗國學藏書樓,并捐出自己藏書8萬余冊,以示繼承毀于兵燹的金山文宗閣之愿。晚年他身患肺結核,體弱多病,1935年3月,他到藏書樓養病,整理藏書,為盡快對外開放藏書樓作準備,不料當年8月22日病逝在藏書樓內,享年63歲。對吳寄塵之逝,鎮江政商界、文化界人士9月22日在演講廳舉行公祭,由于當天“親友遠近來吊喪者甚眾”, 儀式不得不推遲一個小時才舉行。廳內外四壁挽幛羅列,省政府主席陳果夫贈挽聯,省政府多位廳長以及鎮江各團體、學校代表千余人參加,柳詒徵主祭,多位來賓致詞,氣氛極為莊嚴肅穆。
上世紀50年代,“五卅演講廳”仍是我市經常舉辦各種重要會議和大型展覽的場所,如鎮江市第一屆工代會、團代會、文代會,以及慶祝抗美援朝勝利圖片展覽等。上世紀60年代初,這里還定期舉辦集體舞會,是鎮江市民特別是一些知識分子和工商界人士聚會娛樂的場所。之后關閉了多年,直到上世紀80年代后才開放,街道和社區時而在這里舉辦一些公益活動,許多京劇票友也經常聚在這里彈拉唱舞,粉墨登場,成為他們切磋演技、一展才藝的小舞臺。
1982年,“五卅演講廳”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曾經幾次修繕和維護,特別是2006年和2017年的兩次大修,對部分朽壞的建筑構件和設施進行了整修和更新,還增添了音響和燈光等現代設施,使演講廳功能更趨齊全,面貌煥然一新。如今,演講廳已被納入西津渡歷史街區的保護規劃范圍,不僅成為熱門的旅游打卡景點,還是一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2017年,市委組織部授予“五卅演講廳”為市級黨員教育實境課堂示范點,鎮江城建集團等單位還把這里作為黨群綜合教育基地,使“五卅演講廳”的歷史文化內涵在新時期得到進一步延續。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