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龍年已至 鎮江文化場館,含“龍”量很“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 笪偉
在十二生肖年中,龍年向來是最受炎黃子孫重視的年份。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被稱為“東方巨龍”,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2024甲辰龍年已至,春節期間,我市文化場館舉辦了多場以“龍”為主題的精品展覽、非遺作品創作以及民俗節目互動,為市民奉上品類豐富、精彩紛呈的新春活動。
據了解,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報社和鎮江博物館聯合全國各地60多家文博單位,眾籌數百幅祥龍題材的文物藝術品映像,赴各地同步奉展于公眾。鎮江博物館依托豐富的館藏資源,圍繞展覽主題舉辦線下特展,通過線上線下雙展競秀,為觀眾奉上甲辰龍年饕餮文化大餐:龍行中華——甲辰龍年生肖文化展,呈現中國龍文化的起源與歷史發展,講述鎮江本地的龍脈文化。展覽共分為“潛龍于淵——龍形象之源起”“龍騰四海——歷史文化中的龍”“多彩龍俗——民間文化中的龍”“龍脈之城——鎮江龍跡尋蹤”“重返恐龍世界——親子角”五個板塊,多元融合的華夏“龍”文化,亮點紛呈。
展覽甄選50余件(套)歷代珍貴等級文物,從西周禮器,到清代官窯,涉及青銅器、陶瓷器、金銀器、玉石、書畫等多個類別,其中還包括元青花云龍罐等10件國家一級文物悉數亮相,并集結國家、省、市級非遺等各類地方民間藝術品,共計“龍”生肖展品百余件(套)。
自古鎮江就被發現有龍脈之象,策展團隊將鎮江的龍脈、龍象之歷史故事、傳說、典故以及本地各類與龍有關或帶“龍”字的古跡地名做了詳細的梳理,精選代表性內容,納入展覽之中,自成獨立板塊。鎮江之龍與中華之龍交相輝映。
在展線的不同區域專門設計互動體驗裝置,如“AR觀龍”“科技之光尋龍跡”、“重返恐龍世界——親子角”、“如果國寶會說話”影音視頻、“龍‘形’中華省市簡稱猜字謎”、“嗨游生肖展贏茅臺抽獎”、“尋龍覓寶 分享贏好禮”、“龍在鎮博”網絡最佳留言有獎征集、“觀龍集印”打卡蓋章紀念、“坐龍椅,朕要歇會”等。通過觀展互動,讓觀眾全方位體驗展覽氛圍、了解中華龍文化。
值此展覽之際,鎮博特邀鎮江籍著名國畫名家戴敦邦先生為家鄉題字“龍騰潤州”,以表達對故鄉鎮江美好祝福,同時還展出了戴老為賀龍年特別創作的《神龍三字經》系列繪畫小品,有表現農歷二月二日“龍抬頭”的《及時雨》;有贊美祖國日新月異的《今勝昔》;有反映戴老對當今時代發展所見、所思、所感的《好故事》;有從古老石碑上龍圖案引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尊先賢》的倡導等,寓意深刻,啟人深思,表達了老藝術家在藝術追求上的守正創新和對國家民族深深的熱愛。
鎮江本地非遺大師們制作的龍年定制款非遺作品,有“龍吟太平”太平泥叫叫、“騰云龍”泥塑、“金龍騰飛”銅板彩畫、“二龍戲珠”中國結編織、“小龍人”維揚彩燈等,展品形象生動、年味十足,充分展現了鎮江本地民俗文化中鮮活的龍形象以及對龍年吉祥的祈愿。
此次,鎮江博物館與本地特產肴肉品牌“肴之味”、江蘇老字號“爵祿”茶食,聯合推出了“扶‘肴’直上 有龍則靈”迎新春文創食品禮盒,將龍文化注入傳統飲食、人間煙火之中,使之散發出新的獨特魅力。
“龍行中華——甲辰龍年生肖文化展”的展覽時間為2024.2.10—2024.3.20。觀展時間9:00-17:00,16:00停止進場;每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展覽地點為鎮江博物館6號樓專題廳,免費對外開放。
此外,春節期間,焦山碑刻博物館也舉行了“2024‘龍行天下 鶴鳴九皋’——我在碑林過大年”活動。在碑林所設的三個打卡點的任意一個,拍照打卡,發微信朋友圈,集20個贊,就可獲得碑林贈送的精品圖書一本。
這三個地點是:“跳龍門”(碑林正大門)。為了喜迎龍年的到來,碑刻博物館把大門制作為“龍門”,寓意“跳龍門”,并且制作了一副富有特色的對聯“龍游天下,鶴鳴九皋”。甲辰年是龍年,“龍行天下”;“鶴鳴”指的是瘞鶴銘,它是焦山碑林鎮山之寶。
“我與御龍來合影”(御碑亭)。焦山碑林收藏乾隆御碑,碑座碑身采用鏤空工藝雕刻了精美的龍紋,碑身碑座,各九條龍,共計18條龍,寓意龍年吉祥。
“穿越時空——我是王羲之”。《瘞鶴銘》是著名的摩崖石刻,刻于六朝時期,是鎮江的歷史文化名片,焦山“鎮山之寶”。相傳為東晉大書法家“書圣”王羲之所書。碑林在打卡點制作了“王羲之”臉部鏤空相框,游客可以站在相框后“露臉”,嘗試做回“王羲之”的感覺。
市圖書館以“龍行龘龘 ‘童’享書香”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與廣大讀者一起賞年俗、尋年味、讀好書,為市民在“圖書館里過大年”奉上了一場豐盛的文化盛宴。以少兒館為主陣地,從 “福娃拓印”“金龍賀歲·翰墨迎春”,到“謎文探秘”、“易書”亦友兒童公益市集,活動在倡導全民閱讀的同時,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樂趣。鎮圖與郵政系統合作,定制了“2024圖書館里過大年” 明信片,春節期間的到館讀者免費領取,并在少兒館服務臺蓋到精美的閱讀章和龍年紀念印章,寓意“龍騰書海 五福臨門”,即可參加“龍行龘龘”抽大獎活動。
中文繪本故事《龍生九子》、英文繪本故事《Peppa's Chinese New Year》輪番上陣;娛樂競技項目“冰壺桌游”、非遺體驗“圖書館里響‘龍嘯’”熱鬧非凡;擊鼓傳花、眼疾手快、環環相扣等小游戲熙來攘往,得到了大人和孩子的喜愛。這些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吸引市民走進圖書館,豐富假期生活,品味圖書館里的年味。
此外,我市非遺傳承人也紛紛以龍為主題進行創作,如剪紙《龍騰盛世》、手推繡《龍祥鳳瑞》、蛋殼雕畫《祥云龍》、烙鐵畫《葫蘆——雙龍呈祥》、亂針繡《中國龍》、面塑《騰龍》、繩結《吾家有喜》、銅版彩畫《金龍騰飛》、泥塑《騰龍》、金山燈彩《龍年大吉》等,描繪了龍的形象,傳遞了龍的精神,為大眾送上新春的祝福。
我市民俗專家點評: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生活在大海里,掌管行云布雨,具有祥瑞征兆的神異生物。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各式各樣的龍的造型都展現了不同時期的民族文化特征。器物上龍紋的雛形最早見于新石器時代,不同時期的龍紋形象大不相同。從新石器時代的玉龍,到商周的青銅龍,再到明清的龍袍繡片,龍的形象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演變,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定程度上成為我國龍文化、龍文物、龍藝術的一個縮影。龍的形象經歷不同時期的演變,都象征著勇敢奮進、活力無窮、吉祥如意,龍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代表,從古至今,從中國走向世界。
記者短評:
此中有“龍”意
□ 笪偉
以往逢年過節,我們也曾見過鎮江文化場館熱鬧的景象、鎮江文化工作者忙碌的身影,但今年春節期間,這一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盛和高光。主題更加鮮明,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精品佳作琳瑯滿目,名家高人踴躍參與,廣大受眾喜出望外……
此中有“龍”意。
這里有龍的情懷,凝聚力、感染力和覆蓋面無可比擬;這里有龍的自信,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得到了高度認同與尊崇;這里有龍的期盼,那是龍年已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們步入文化場館,眼里的光。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