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亦斌與丹陽總前委

□ 趙昱霖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戰(zhàn)役打響,4月23日,古城鎮(zhèn)江宣告解放。渡江戰(zhàn)役之后,解放目標直指上海。這時總前委、第三野戰(zhàn)軍(以下簡稱“三野”)、中共中央華東局(以下簡稱“華東局”)等機關人員移駐何處最為理想?陳毅選擇了江蘇丹陽,因為丹陽地處寧滬線上,大運河貫通其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適中,目標不大,也利于部隊集散和防空。所以從鎮(zhèn)江解放的第二日起,總前委、三野、華東局等機關人員陸續(xù)移駐丹陽。
解放和接管上海,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必然也需要各路人才各顯神通,一時間丹陽也是群賢畢至。5月初,有一個人被華東局用車接到丹陽。華東局和三野的首長陳毅、曾山及中共中央上海局書記劉曉等人在丹陽大旅社親切接見了這個人,他對著陳老總自責地說:“我沒有能將起義部隊全部帶到解放區(qū),感到……”不等他把話說完,陳毅就立刻說:“不!你已經勝利地完成了起義的任務,你的英勇愛國行動值得稱贊!”
這個讓陳毅寬慰和肯定的人是誰?他就是領導嘉興起義的賈亦斌。
賈亦斌,1912年出生,湖北省陽新縣人,18歲輟學從軍,從國民黨軍的士兵升至少將。抗戰(zhàn)時期先后參加淞滬、徐州、武漢、鄂西、長沙等大戰(zhàn)役。1946年陸軍大學特七期結業(yè),由其上級彭位仁推薦到國民黨的軍委會青年軍復員管理處第一組任少將組長,主管第一期青年軍的復員和就學工作,與蔣經國認識、共事遂成至交。蔣經國任青年軍政治部中將主任,青年軍各部門人員由他親自挑選過問,因此青年軍又稱“太子軍”。賈做事果斷,很有才干,并著有《論預備干部制度》一書。經蔣經國力薦任南京國民政府國防部預備干部局副局長、代理局長。極受蔣經國賞識的賈亦斌,在旁人看來仕途無量、前程無憂。但賈亦斌思想進步、為人清廉正直,抗戰(zhàn)結束后反對打內戰(zhàn),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政治黑暗、貪污腐敗十分不滿。1948年秋,國民黨反動派軍事上節(jié)節(jié)失利,蔣經國上海“打虎”失敗,賈亦斌勸諫蔣經國無果,遂徹底絕望,決心投向共產黨。10月中旬,為了“掌握武裝”,賈亦斌曾專程到鎮(zhèn)江等地了解軍情。10月下旬,賈亦斌與自己陸軍大學同學、在南京國民政府國防部軍務局任職的段伯宇(我黨地下工作者,但當時已與組織長期失去聯系)在中山陵一番交流后,兩人確定“要自己抓武裝”這一行動方針,找機會進行起義。
正好此時國民黨兵源涸枯,南京國民政府國防部決定加緊第二線兵團的編組訓練,首先在江南組建30個軍,為了解決軍官的來源,決定在嘉興成立南京國民政府的國防部預備干部訓練團第一總隊,由預備干部局代理局長賈亦斌兼任總隊長。這個安排也給了賈亦斌掌握自己武裝的機會。
在段伯宇與黨組織取得聯系后,1949年元旦,負責策反工作的中共上海策反委員會張執(zhí)一將段伯宇介紹給策反委員會的李正文,由李正文直接領導段伯宇、賈亦斌等人,加強起義工作。1949年2月預干總隊調往嘉興,擴充為預干訓練團,下設3個總隊,嘉興為第一總隊,賈亦斌兼任預干訓練團團長。
賈亦斌為起義在第一總隊的思想政治、組織、軍事方面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他與總隊學員同甘共苦,深受學員愛戴,爭取到總隊絕大部分人支持起義。雖然因為形勢的變化(例如賈亦斌被懷疑、撤職)和服務于全局(例如要從大局考慮起義造成的影響)等原因,原定配合渡江戰(zhàn)役的嘉興起義提前了。4月7日凌晨,嘉興起義爆發(fā),當日下午5時,隊伍在烏鎮(zhèn)正式宣布起義。國民黨以重兵圍追堵截起義隊伍,甚至調動了防守長江的部隊。當夜起義部隊分3路突圍,9日在雙林鎮(zhèn)會合,11日在妙西良村又被包圍。戰(zhàn)斗到14日,一部分犧牲,其中有起義領導人劉異;部分失散;2239人被俘,押回嘉興規(guī)訓,于4月開赴廣州轉至廈門。在第一大隊隊長李愷寅的掩護下,賈亦斌成功突圍,負傷后被梅溪地區(qū)游擊隊救起,渡江戰(zhàn)役后,游擊隊介紹賈亦斌去蕪湖再轉南京軍管會,賈亦斌回到了南京。撤退至香港的李正文看到報紙上說賈亦斌已經犧牲,便前往南京去慰問,卻驚喜地發(fā)現賈亦斌還活著。數日后,李正文請華東局派李慶方開車把賈亦斌接到了丹陽,這才有了文章開頭賈亦斌被陳毅等人親切接見的一幕。
嘉興起義在軍事上要冒很大風險,這是當時策反委員會和賈亦斌等人商討后可以預判的,但還是決定起義,是因為可以取得三個目的:一是作為蔣經國“太子軍”的嫡系部隊起義,對蔣政治上是一大打擊;二是在大后方起義,造成人心惶惶,動搖其軍心;三是打破它建立30個新軍的計劃。由于“太子軍”的起義,蔣經國痛哭流涕向其父作自我檢討,蔣介石更是暴跳如雷,痛斥其子“無能”“用人失策”。最后這三個目的達到了,所以陳毅是如此肯定賈亦斌的起義之舉,確實是值得贊揚的英勇愛國行動。
在丹陽受到三野和中共中央上海局領導人接見后,賈亦斌學習了黨的有關城市工作的各項政策,并被派到三野參加聯絡工作。上海解放后,賈亦斌奉命進入上海,被任命為上海市公安局干部訓練班副主任。
賈亦斌曾表示“干革命不可能不冒一點風險,既然組織上叫干,就應當干”,在舉行起義前,僅向黨組織提出:萬一自己犧牲了,請黨組織批準自己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上報后經中共上海局審查,很快批準他成為中共黨員。1956年,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之前經受過審查的賈亦斌恢復黨籍,不公開中共黨員身份,單線聯系。1957年,賈亦斌加入民革。賈亦斌歷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名譽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他為民族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yè),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12年4月19日,賈亦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