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上蒸下煮” ,公路人用汗水澆筑坦途
金山網訊 連日來,驕陽似火般炙烤大地。面對高溫酷暑的嚴峻挑戰,全市公路人不畏高溫,頭頂烈日,奮戰在公路養護最前線,用實際行動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安全、便捷、舒暢的出行環境,全面助力提升“美麗鎮江”城市形象。
8月6日上午9時,暑氣蒸騰。在346國道養護施工作業現場,大型機械設備運行轟鳴聲此起彼伏;6臺就地熱再生機組正將滾燙的瀝青拌合料均勻地鋪在路面上,掀起陣陣熱浪;壓路機緊隨其后,來回碾壓;霧炮機正進行防塵噴灑作業。
“避開高溫時段,我們凌晨4點鐘就過來干活了,保質保量完成每日任務。”今年50歲的徐海燕正“全副武裝”來回穿梭在瀝青蒸騰起的層層熱氣中,炙烤下的路面溫度高達51℃。和他一樣,60余名身著黃色或橙色馬甲、脖圍毛巾、頭戴安全帽的公路養護人員“兵分多路”,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他們的衣裳早已被汗水浸透,曬得黝黑發亮的臉上汗如雨下。交通管制、標線清除、瀝青加熱、耙松……在烈日暴曬和瀝青滾燙的雙重“烤驗”下,他們熟絡地進行著每一道工序,互相配合,干勁十足。
作為現場施工管理隊長,徐海燕每天的工作重點就是嚴格保障工友們的安全和機組的正常運轉。“剛攤鋪好的瀝青路面非常燙,腳踩在上面,熱度直沖腳底板,好似火燒一樣。”取出溫度計,徐海燕測了下剛從攤鋪機上緩緩而下散發著滾燙熱氣的瀝青拌合料,數字顯示157℃,且還有繼續上升的趨勢。
然而,常人眼中的“高溫炙烤”,卻是公路養護人員工作的關鍵節點。“夏季是公路養護的黃金時期,溫度越高,瀝青的黏性越強,修補出來的路面就越平整牢固,所以我們要‘趁熱打鐵’。” 徐海燕一邊擦著汗水,一邊對記者說。
現場,攤鋪機將滾燙的瀝青拌合料“吐”出后,四五名工人手拿鐵鍬,鏟出并均勻地拋灑到路面上,隨后,壓路機來回碾壓,直至攤鋪平整,整套環節動作麻利、一氣呵成。“整個機組采用流水化作業,施工速度達到每分鐘3至5米,對表層破損路面一次性完成就地加熱、翻松、復拌、攤鋪、整平、成形新路面,達到修復病害的功能。”徐海燕解釋。
面對“上蒸下烤”的工作模式,徐海燕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煩躁情緒。“公路養護工的工作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能為市民安全出行保駕護航,我感到很驕傲。”堅定樸實的話語中,透露出他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和對家鄉的深厚感情。
由于346國道交通流量大,為了守護群眾出行安全,記者在現場看到,公路養護人員嚴格遵守安全作業要求,按標準擺放安全施工標志,確保過往車輛和施工人員的安全。現場還配置了一輛49座的大巴車作為臨時休息點方便一線人員休息,且不限量供應藿香正氣水以及飲用水、綠豆湯、冰塊等防暑降溫物品,確保施工人員安全。
據了解,近年來,市公路部門積極踐行“真心養護真誠服務”工作理念,在全行業率先推廣四季養護工作法,打造獨具特色的“鎮·養護”品牌形象,大力推廣智能化養護、整線化養護、長周期養護、標準化管理等創新舉措。其中,312國道鎮江段長周期養護新模式成功入選交通運輸部“2024年國家公路現代養護工程試點”。
“這些成績都離不開公路道工的默默付出。”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世強說。為了表達對一線公路人勞動創造和奉獻精神的謳歌禮贊,不久前,鎮江市推出“7·18公路道工關愛日”,打造“工會驛站 道工之家”,24小時為公路道工提供休息、熱水、充電、防暑、御寒等用品,營造了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理解尊重公路道工的氛圍。(通訊員 蔣慧 侍雅慧 記者 朱浩 見習記者 王圓夢)

掃碼觀看視頻
視頻制作 朱浩 王圓夢
責任編輯:臧一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