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孝懿皇后蕭文壽

《光緒丹徒縣志》記載

《嘉定鎮江志》記載

劉裕像

興寧陵墓址 圖:王鐵牛 提供
文/王鐵牛 江濤
鎮江京口區諫壁街道月湖社區張家蕩村東雩山(侯山),有一處整體呈饅頭狀的山包,被當地老百姓稱為“劉皇墓”“劉王墳”。劉皇墓,就是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的父親劉翹與妻子趙安宗、蕭文壽埋葬的墓地,歷史記載為“興寧陵”。
《宋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一記載:孝穆趙皇后諱安宗,下邳僮人。葬晉陵丹徒縣東鄉練壁里雩山。宋初追崇號謚,陵曰“興寧”。孝懿蕭皇后諱文壽,蘭陵人。景平元年,崩于顯陽殿,年八十一。遺令“漢世帝后,陵皆異處。今可于塋域之內別為一壙。”“一遵往式,乃開別壙,與興寧陵合墳。”《至順鎮江志》卷十二“陵墓”記載:宋(南朝劉宋)興寧陵,在縣東南三十五里諫壁之雩山,武帝(劉裕)父孝皇帝所葬,孝穆趙皇后、孝懿蕭皇后亦葬此。
《光緒丹徒縣志》卷八“陵墓”記載:丹徒志陵,自到宋(南朝)始;志墓,自漢荊王始。興寧陵,《元和郡縣志》: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南史·宋武帝紀》:皇考翹,字顯宗。初仕郡為功曹。墓在丹徒縣之侯山,其地秦史所謂曲阿、丹徒間有天子氣者也。永初元年,追尊皇考為孝穆皇帝。又《孝懿蕭皇后傳》:后諱文壽,孝皇帝繼室。景平元年崩,年八十一。與興寧合墳。
官宦門第嫁劉翹
西晉“永嘉之亂”后,民不聊生,朝廷動蕩,大批的北方人民和士族,紛紛渡江南遷。蕭何第20世孫時任淮陰令蕭整,率領蕭氏宗族、部曲、賓客數百人,從東海郡蘭陵出發向南遷徙。過江后看到丹陽東北這里地形、地勢像一條龍脈,通到寧鎮山脈的彭山,且山清水秀,是理想中的風水寶地,就住在這里。
蕭氏家族靠自強不息的精神,艱苦創業,繁衍生息,形成了南蘭陵東城里(現屬丹陽開發區張巷行政村)。蕭氏先祖在此開枝散葉,形成了“皇舅房”和“齊梁房”宗族分支。蕭文壽就是皇舅房宗支。
蕭文壽的爺爺蕭亮,字保祚,在東晉朝廷里為侍御史。蕭文壽的父親蕭卓,字子略,為洮陽縣令,還生有二子(源之、摹之)。富貴之家的蕭文壽(343-423),知書達禮,熟讀詩書,精于女紅。
興寧元年(363)四月初二日(一作三月十七日),侍御史趙彪的孫女、平原太守趙裔之女趙安宗,嫁給劉翹后,剛生下兒子劉裕,因產后血崩去世。后劉裕寄養于舅家,遂改名“寄奴”。劉翹為晉代晉陵郡功曹,故居在今鎮江市區夢溪園巷西側壽邱山。
蕭文壽與趙安宗同齡,當時已經有21歲,卻一直待字閨中。蕭文壽的家族雖不及趙裔,但對比劉翹還是要顯赫一些,而且劉翹還帶著哺乳的孩子,蕭家人起初擔心蕭文壽吃不了這份苦。然而蕭文壽卻認為,趙裔作為太守,地位較高,選擇了劉翹當女婿,又在女兒去世后主動為女婿續弦,足以證明劉翹的人品沒有問題。在蕭文壽的堅持下,蕭家最終同意了這門親事。
蕭氏被尊為太后
蕭卓夫婦同情劉翹喪妻之哀、嬰兒劉裕無人撫育之苦,毅然將女兒蕭文壽嫁給劉翹為繼室,蕭文壽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撫養繼子劉裕的責任。
大家閨秀的蕭文壽又生下兩名男孩:劉道憐、劉道規。雖然有了自己的親骨肉,但她感慨劉裕的身世凄涼,將劉裕視為己出,對三個孩子一視同仁、呵護有加??墒呛镁安婚L,小兒子出生后沒多久,劉翹就去世了。
當時蕭文壽還很年輕,有人勸蕭文壽改嫁,遭到拒絕。蕭文壽母子四人過得饑寒交迫,十分凄苦??杉幢闶沁@樣,作為繼母的蕭文壽,一改官家千金和官家太太的嬌弱,從來沒有想過將繼子劉裕拋棄,反而憐憫他失去雙親而對他更加照顧,對頑皮的劉裕耐心教育。每當家里稍微有些可口的飯菜,蕭文壽都是讓劉裕先吃,然后才輪到自己的兒子。
劉裕將這些都看在眼中,記在心上。待他稍微長大一些,便主動跟隨蕭文壽種田砍柴,照顧年幼的弟弟。而蕭文壽則白天帶著劉裕種地,晚上回家編織鞋履,換取一些糧食來勉強度日。好在三個孩子十分孝順,讓蕭文壽很是欣慰。
當時有人欺侮這四個孤兒寡母,劉裕挺身而出,用年少的身軀與對方搏命。劉裕在蕭文壽心疼地給他上藥時說:“母親,總有一天我會成就一番作為,我會讓你和弟弟們過上好日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劉裕不光勤于干農活,還練得一身好本領,他為人豪爽,喜歡拳腳功夫,還善于騎射。
蕭文壽是個有見識的女子,她常教育三個孩子“男兒應該志在四方,不應該禁錮在家里”。后來劉裕見弟弟們長大了,便離開母親去參加北府軍。心懷大志的劉裕投身軍營,跟隨北府軍名將劉牢之南征北戰,憑借自己的一身好本領以及豪爽的性格,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將領。
義熙元年(405),劉裕率軍平定“桓玄之亂”,掌握東晉實權,成為朝廷重臣,得以總攬東晉軍政大權,官拜相國、揚州牧,封宋王。劉裕沒有忘記繼母蕭文壽的養育之恩,將她接去同住,并加封太妃的稱號。
元熙二年(420),劉裕受禪登基,建立南朝宋政權。禮部官員奏請尊封劉裕后母蕭氏為皇太后,卻遭到了很多朝臣的反對,認為繼母不如生母尊貴,封個太妃就算了。這時,劉裕直接發話:“朕視蕭氏為母親,養恩大過生!尊蕭氏為皇太后,是理所應當的。”并將蕭文壽所居宮殿稱為“宣訓宮”。
蕭文壽的兩個親生兒子,也被劉裕封為王爺(長沙景王劉道憐和臨川烈武王劉道規)。劉裕一直以恭敬孝順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認為自己能有所作為,離不開蕭文壽的教導,盡管自己的年紀也大了,但每天一大早就進宮朝見蕭文壽太后,從來不耽誤時辰。
蕭文壽葬興寧陵
蕭文壽雖屬女流,以她獨有的賢惠和智能,倍受劉家幾代人的尊敬和愛戴,為南蘭陵東城里蕭氏家族奠定了高貴門第,打開了蕭氏進入高官厚祿、顯爵世家之門。
當時,劉裕不僅對蕭文壽非常敬愛,對其南蘭陵蕭氏一族也格外關心。蕭文壽的弟弟蕭源之,被稱為南蘭陵國舅房蕭氏,身份特殊,顯貴一時,成為劉宋王朝的“外戚令望”?!端螘肪砥呤恕妒捤荚拏鳌酚涊d,蕭源之“字君流,歷中書黃門郎,徐、兗二州刺史,冠軍將軍、南瑯邪太守。永初元年卒,追贈前將軍”。
蕭源之的兒子、蕭文壽親外甥蕭思話,從小就受到宋武帝劉裕喜歡,年輕時便被重用,先后12次任州刺史,9次持節、監都督各州郡諸軍事。其宗支子弟的蕭承之與其子蕭道成,曾跟隨蕭思話征戰。這使得蕭氏家族在劉宋時期被青睞重用和快速崛起,為后期齊梁蕭氏皇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劉裕登上帝位后,南蘭陵蕭氏子弟以皇親國戚身份進入權力核心層。其中拔萃者蕭道成、蕭衍,在詭譎的政治斗爭風云中,創建了齊梁政權。
永初三年(422),宋武帝劉裕去世,其子劉義符繼位,是為宋少帝,尊蕭文壽為太皇太后。蕭文壽后半生所享受的富貴生活,是她應得的回報。景平元年(423),蕭文壽在顯陽殿去世,享年81歲,謚號孝懿皇后。
蕭文壽臨終時頒發詔令說:孝皇帝(劉翹)離開人世已五十多年,按照古代的制度,后死者不與先死者合葬。而且漢代皇帝、皇后的陵墓,都不同在一處?,F在可以在墓地以內另修一墓穴。
原來,劉裕曾請孫恭到埋葬父親劉翹的侯山(雩山)占風水,孫恭說此地“非常地也”。劉裕有遺旨:太后百歲后不須祔葬。于是在原地,另開墓穴安葬蕭文壽。劉裕出生在晉興寧年間,“真命天子”從此出現,故將劉皇墓稱“興寧陵”。
現在的雩山,受千年的風雨沖刷,原來高大的封土,已經被削減,變成了一座小丘。雩山的山頂上,冬天荒草枯枝,夏天蔓藤青竹,被村民種植了玉米、芝麻、蔬菜等。雩山西麓張家蕩村民張劍清(75歲)說:老輩人傳說村旁的山,是劉宋的祖陵,人們也稱為“宋陵山”“劉皇(王)墓(墳)”。山下張姓人家,是劉皇墓的守墓人。前兩年看到有人用“洛陽鏟”來探過墓,鉆孔的泥土用箱子裝走了。問他是哪個部門來探墓的?是官方?還是私人勘探?他也說不清。
鎮江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在2011年編纂出版的《鎮江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一書中,用圖文簡單展示了劉皇墓情況,但至今沒有文物保護標志。長眠于雩山的蕭文壽身上,體現了中國古代婦女的平凡和偉大。而南蘭陵蕭氏的發跡,離不開蕭文壽的惠澤。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