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隧道改建“機車(鐵路)博物館”

“中山號”老式蒸汽機車

寶蓋山鐵路隧道西入口

擺放在西津渡景區的綠皮車車廂。攝影:方良龍
1月15日《鎮江日報》《京江晚報》“兩會聚焦”欄目《賡續鎮江文脈,講好鎮江故事》中提及,市人大代表、江蘇源春食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杰建議,為了保護利用好寶蓋山鐵路隧道,建議建設“中國鎮江機車(鐵路)博物館”。報道刊發后,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會員王禮剛十分欣喜,當晚給本刊發來4000余字長文,建議建設“中國鎮江機車(鐵路)博物館”。
“實際上,這個建議幾年前就提出了,2018年《京江晚報》‘聚焦全市兩會’曾作過報道。”王禮剛表示,從2007年開始,他就開始呼吁充分利用和開發寶蓋山鐵路隧道。他認為,寶蓋山隧道歷史悠久,是鎮江乃至中國近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不應任其破敗損毀,殷切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立項建設“鎮江機車(鐵路)博物館”。
呼吁充分利用和開發寶蓋山鐵路隧道
寶蓋山隧道位于潤州區寶蓋山,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初完工,是當時滬寧鐵路鎮江火車站建設中耗銀最多的一項工程,也是滬寧鐵路上建設的第一座鐵路隧道。隧道高5.5米,寬7.95米,原長度為406米。1931年,東段洞體61米開挖成路塹,隧道長度縮短為345米。1937年底鎮江淪陷前夕,隧道遭到日軍轟炸,日軍侵占鎮江后修復。
1978年滬寧鐵路復線竣工后,寶蓋山隧道所在線路改為支線,其作用逐漸下降。2004年滬寧鐵路鎮江市區段3號線整體拆除,寶蓋山隧道封存,作為歷史見證予以保留。
1月22日,記者費盡周折來到寶蓋山隧道西側入口看到,入口兩側立柱上分別刻有“1905”和“1908”字樣,字跡清晰。封砌的墻體上掛有一塊牌子,上寫“鎮江市優秀歷史建筑,寶蓋山隧道(清末)”,公布時間是2010年11月9日。從北段低矮的墻體上方向內眺望,可見隧道東入口。向西越過牌灣路口,可見中山廣場內保存下來的一段鐵路,鐵路西段擺放著一臺命名為“中山號”的老式蒸汽機車,欄桿上懸掛的銘牌上文字記載,位于中山北路與朱方路交叉點上的中山廣場曾經是鎮江老火車站原址,孫中山先生3次來到鎮江,有兩次都是從這里下的火車。
王禮剛告訴記者,2017年7月至9月,鎮江市征集推進“精美鎮江”建設人民建議,他將撰寫的建設一座“中國鎮江百年鐵路機車博物館”建議,發送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后,引起市政府重視。當時的相關部門負責人就隧道人民建議,代表市政府向他進行了通報。2017年,他曾將此建議報給市政協委員薛龍和,薛委員在2018年“兩會”上提交了相關提案。2018年12月,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提案征集工作全面展開,他再次整理建議通過郵箱進行了提交。
建設“機車(鐵路)博物館”切實可行
王禮剛認為,滬寧鐵路是中國早期建設的鐵路之一,寶蓋山隧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在城區有此隧道,在中國整個早期鐵路建設中是少有的。建設“機車(鐵路)博物館”,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必要性方面,寶蓋山鐵路隧道是中國早期鐵路建設的見證,其不僅位于城區,還是雙軌隧道,且目前保存十分完好,是十分有價值的歷史實物、文物;百年來,機車、路況、車廂等都在不斷變化、更新,機車越來越新穎,曾經的機車已經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建設“中國鎮江機車(鐵路)博物館”可為后人留下一點歷史實物;寶蓋山隧道鐵路已有20多年時間沒有使用了,對這樣的歷史建筑,使用就是最好的保護;鎮江千百年來是交通重鎮,建設“鎮江機車(鐵路)博物館”可充分凸顯鎮江交通重鎮的歷史地位,等等。
建設“鎮江機車(鐵路)博物館”也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寶蓋山鐵路隧道本身就是歷史實物和文物,就是“鎮江機車(鐵路)博物館”的展品;隧道及隧道兩端露天空間,以及中山廣場及工務段內現有房屋,均可作為博物館展區,無需再去投資和興建展室;可把原江邊貨站的綠皮車廂移至隧道,再添置不同時期的機車、車廂若干臺,寶蓋山山頂上的隧道氣孔、崗亭哨所,以及原牌灣道口的工務段、碉堡等,都是近代滬寧鐵路建設文物,隧道內壁布置燈光,內壁上可布展大型圖片和文字介紹;全線經過初步整理即可開館展出,開館后再逐步進行完善,還可以在市民中募集有關鐵路各個時期的歷史文物。
王禮剛還提出了把“中國鎮江機車(鐵路)博物館”融入西城區大型旅游觀光游覽景區之中的設想。他認為,建設“中國鎮江機車(鐵路)博物館”,亦是提升城市品位、拓展旅游資源的重要路徑。“將‘中國鎮江機車(鐵路)博物館’與西城區游覽區域、歷史文化融為一個整體,這樣,景區進一步擴大,游覽、觀賞的內容更加豐富多樣。”
王禮剛表示,建設“中國鎮江機車(鐵路)博物館”,鎮江切不可錯過這個機遇,如果因為主觀沒有努力,而使寶蓋山鐵路隧道廢掉,那就太遺憾了!
(方良龍)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