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徐姓遠祖徐孺子是誰?

徐孺子

鎮江徐姓家譜書影

徐陵
文/邱隆洪
徐姓,在全國人數最多的二十個大姓中排名第11位,全國超過2000萬人姓徐,約占總人口的1.43%。江蘇是全國徐姓人口分布最廣泛的省份,集中了全國九分之一以上的徐姓人口,徐姓是江蘇第六大姓,總人數超過230萬,約占全省總人口的2.74%。徐姓在鎮江也是十分常見的姓氏,在鎮江姓氏中排名第8,全市有7.6萬多人姓徐,在鎮江常住人口中約占2.38%, 意味著我們身邊平均每42個人中差不多有一個人姓徐。
鎮江徐姓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東漢末年
徐姓來源相對比較純正,主要為顓頊帝玄孫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伯益佐夏禹治水有功,若木因父之功,封于徐(今安徽泗縣一帶),歷夏、商、周三代,至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為吳國所滅,子孫便以國名為氏,稱徐氏。《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還介紹了徐姓其他30多支來源,多為少數民族漢姓。江蘇有一支徐姓為南宋權相秦檜族裔,因恥檜之為人,遂拆“秦”字易姓為徐。
徐姓最初的發源地在今江蘇西北部、安徽東北部一帶,后向鄰近的河南、山東等省遷徙,形成了東海、高平、東莞、瑯琊、濮陽等若干郡望。江南一帶早在漢末三國時期就有徐姓居住、生活,《三國志》記載,吳侍御史徐原,吳郡人,居會稽。魏晉時期,徐姓大舉南遷,徐姓在江南的分布更為廣泛。
徐姓在今鎮江市域居住、生活的歷史至遲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迄今已超過1800年。據鎮江徐姓家譜記載,隱士徐孺子五世孫徐褚,東漢末年隨父親徐臺就任丹陽令時,自豫章(今江西南昌)遷居句容政仁鄉斗溪村。西晉永嘉之亂時期,北方大批僑民南遷,其中就有徐姓僑居南徐州(治京口,今鎮江):徐澄之,東海姑幕人,永嘉之亂,率子弟渡江,家于京口;徐寧,東海郯人,過江居(南)東海。
唐代以后,徐姓廣泛分布于今鎮江市域城鄉各地,《魏法師碑》碑陰題名的丹徒東鄉村民中,有徐姓;北宋淳化三年《潤州砌大市磚街》碑所見鎮江城區居民姓氏、句容崇明寺北宋紹圣題名石刻所見居民姓氏,均有徐姓。
鎮江方志還有徐姓遷移今鎮江市域的記載,其中,清代遷居鎮江的徐姓有:徐士怡,字棣先,其先安徽石埭人,父徐廷芳道光間為句容典史,遂卜居句容中街。
此外,清代駐防京口八旗漢軍有徐姓,他們的后代共同構成了今天鎮江徐姓的一部分。
多支鎮江徐姓自稱徐孺子之后
鎮江徐姓分支眾多,其中多支自稱為東漢隱士徐孺子后裔。徐孺子,名穉,字孺子,豫章南昌人,少學今文經學,兼通天文、歷算,公府征辟,皆不就,時稱“南州高士”。
《中國家譜總目》收錄鎮江徐姓家譜18種,這些家譜記載的鎮江徐姓分支主要有:
1.潤東徐氏,這支徐氏以徐孺子為外紀始祖,以宋代徐處仁為南渡始祖。徐處仁,譜稱徐孺子四十四世孫,元祐戊辰進士,歷官至尚書左丞,高宗時扈駕南遷,肇始金陵。處仁六世孫徐世壽,卜居潤東,為始遷祖。至九世徐德昭徙居周莊,為西分祖;徐德燦居鎮江,為中分祖;徐德彰徙北徐,為北分祖;徐德顯承繼祖業,就地而居,為南分祖;德彰再傳三世至徐日照贅吳沙,為東分祖,合族為五大分。
2.潤東石墻徐氏,始祖徐正憲,河南新鄭人,宋時出宰丹徒,去官后值金兵進犯開封,,居京口忠祐坊。始遷祖徐均,字仲平,正憲孫,遷居諫壁觀音橋東。
3.潤東徐氏,這支徐氏又稱京口荻薪洲徐氏,先世由泗州遷居京口,世系失考,尊宋代徐栻為始祖。徐栻,淳熙十四年進士,因不滿奸相誤國,辭官歸隱,以教授為生,從學者至千余人。栻十四孫徐琳,明嘉靖年間由京口遷荻薪洲(后稱小沙)永興圩觀音堂,為潤東徐氏始遷祖。琳生二子:鸞、鳳,后世分為二支,自二十二世起字派為:宏元永國,仁德恒邦,中正廣大,書禮傳家……
4.潤東當江沙徐氏,這支徐氏也以徐孺子為外紀始祖,尊東晉徐澄之為京口始遷祖。當江沙始遷祖為徐仕宣,字承明,號隱沙,譜稱徐孺子四十六世孫,徐澄之三十七世孫,明初靖難之役時避兵自潤城遷當江沙。這支徐氏行派為:海添原保方,文武英雄鎮,智仁圣義忠……四世起分為保四、保九、保十、保六、保十五、保十一等六支,除了當江沙之外,散居德興洲、再興洲、細民洲、大港等處,另有遷往江都佛感洲、泰興連城洲、如皋、寶應、東臺等地的。
5.潤東當江沙徐氏,這支徐氏也自稱為徐孺子后裔,以徐孺子為外紀始祖,內紀始祖永一公為徐孺子四十六世孫,至十二世昂一公為嚴州教授,生子三:文一,遷嘶馬橋;文二,遷崇明;文三,遷當江沙,為本支祖。文三生四子:興一為西分祖,興二為前分祖,興三為東分祖,興四無傳。子孫散居八字橋、樂生洲、中興沙、德興洲、御隆洲、大港以及金壇、靖江、海門、南通、常州等地。
6.潤東當江沙徐氏,這支徐氏自稱徐偃王之后,明末清初徐文道自靖江遷當江沙,為本支始祖,太平天國年間,陸續有族人遷往丹徒、泰州、上海、昆山、安徽等地,還有的后來遷到了臺灣。這支徐氏字輩為:一必應汝、懷尚其耀、景嘉昌彩、詒謀廣大、克興萬世……
7.潤東馬嘶橋徐氏,這支徐氏以宋代徐顯為始遷祖。徐顯,字伯亨,先世居泗州,轉徙徐州,宋失中原后遷居江左,南宋孝宗時徐顯以制置使守御東江,因家于潤東北湖之濱,被尊為遷潤東馬嘶橋(今屬丹北鎮)徐氏始祖。徐顯子徐芳,字孔茂,為揚州統制,歿于戰場。至五世,這支徐氏衍為北、南兩大分,北分祖玄一公,名裕,其后有遷居順江洲及外地的;南分祖玄四公,名祗,生四子:經、緯、組、綬,別為春、夏、秋、冬四分,除馬嘶橋外,散居蕩里、上莊、潮官村、周山下、大港等處,另有遷往句容白兔、龍潭、儀征、清河、太倉、陜西、北京等地的。除了北、南二大分,這支徐氏還有玄二公(名祚)一支,其后遷順江洲。
8.潤東白沙順江洲徐氏,始遷祖徐昭,字伯元,宋末進士,元初遷潤州白沙順江洲,隱居于此,五世起別為光先、開先、榮先、繼先四派,其中光先公派至六世后失載,繼先公派分為大沙、小沙二支,開先公、榮先公則衍為若干房,合族除定居順江洲外,有遷往大港、鎮江城內、丹陽、揚州、江都、清江浦、鹽城、泰興、通州、如皋、東臺、蘇州等地的,還有遠遷漢口、甘肅等地的。
9.開沙徐氏,又稱大沙徐氏,始遷祖徐福一,元末避兵亂由泗州遷潤州開沙,生三子:德一,其后居稗沙圩;德二,一傳后失載;德三,本支祖。八世起命名字派為:問九承之祖先、永錫嘉美、功崇繼世、圣學傳宗、仁昭義立、光大家聲……
10.丹徒徐氏,始遷祖徐大任,明末躲避兵亂自徽州遷居丹徒,九世起字派為:振家立業永,祖蔭德傳長……
11.潤南徐氏,始遷祖徐應彪,字從美,行成六,元代人。
12.丹徒徐氏,始遷祖徐德,清康熙間自徽州歙縣徐村遷鎮江。
13.丹陽徐氏,這支徐氏也尊宋代徐顯為始遷祖,不過與潤東馬嘶橋徐氏始遷祖徐顯應該不是同一人。丹陽徐氏始遷祖徐顯,字耀祖,宋兵部員外郎,大觀年間避金兵由六合遷至丹陽香草河口,后裔有分遷新巷、南橋等處的,自二十一世字派為:元、亨、利……
14.云陽徐氏,這支徐氏尊明中山王徐達為始祖。始遷祖徐岳,達五世孫,居鎮江華山東花園莊,生三子:邦、印、卿,后世分為二大分:邦居茅沙,為茅沙分之祖,后裔散居太平洲、順江洲、安阜洲等處,另有遷往淮安、金壇、常州、武進、靖江等地的;印、卿同居尹沙,為尹沙分之祖,后裔散居太平洲、伏漕洲、樂生洲、世業洲等處,另有遷往句容、如皋、常熟、桃源、清江浦、南京等地的。
15.揚中徐氏,這支徐氏實為常熟漁梁徐氏分支,尊徐錮為始祖,徐錮,北宋末年任開封府尹,扈駕南遷,居于浙江,四世孫千十四遷常熟漁梁,傳至十五世徐瀍,因避倭亂,由常熟八房巷遷江陰夏港,生九子,其中茂一為云陽包港之祖、茂二遷居包港中心洲、茂六為云陽仁濟沙之祖,揚中徐氏即這三支之后。
16.句容徐氏,這支徐氏也自稱徐孺子后裔,孺子五世孫徐褚東漢末年隨父親徐臺就任丹陽令時,愛上句容風光,遂自豫章(今南昌)遷居句容政仁鄉斗溪村,被尊為斗溪始祖,后裔散居句容及鄰近的丹徒、金壇、溧陽、宜興及浙江嘉興等地,其中裔孫徐子誠世居斗門,被尊為斗門始祖。至徐子誠曾孫一輩,分遷金壇、溧陽、溧水、常州及浙江長興等地。
■徐姓小檔案
徐
徐姓是全國第十一大姓,超過2000萬人姓徐,約占總人口的1.43%;
徐姓是江蘇第六大姓,全省超過230萬人姓徐,約占全省總人口的2.74%;
徐姓是鎮江第八大姓,全市有7.6萬多人姓徐,在鎮江常住人口中約占2.38%。
■鎮江徐姓名人
徐陵
南朝著名文學家、詩人,字孝穆,東??ほ翱h(僑置于今鎮江)人,以詩文聞名,善于宮體詩創作,與庾信齊名,并稱“徐庾”, 編有《玉臺新詠》,是我國第一部以女性主題為題材的詩歌總集。
徐起巖
清代官吏,譜名士巖,字飛蓼,丹徒人,雍正八年進士,授浙江龍游知縣,在任善政如重新核對田畝、重造魚鱗冊、疏通城壕溝、修筑堤壩、興辦義學等,不勝枚舉,調任黃巖知縣,同樣有政績。
徐國懋
民國知名銀行家,鎮江人,曾任上海金城銀行總經理,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銀行董事、交通銀行常務董事、上海市政協常委兼秘書長、上海市民革副主委、民革中央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人民銀行金融研究室主任等職。編有《上海錢莊史料》《金城銀行史料》。
明清兩代,鎮江徐姓有進士7人,舉人19人。《鎮江人物辭典》收錄徐姓人物90多人。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