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湖畔的愛
文/劉晚春
在金山湖風景區的西側,有個白娘子愛情文化園。她是以金山為依托,湖水為載體,以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故事為核心而打造的一個風景園。
園區占地108公頃,其中湖水面積有68公頃。與金山寺隔湖相望。分為湖西、湖中、湖東、湖北四個景域,從湖西到湖東有形狀各異的橋和長堤相連。如果長堤突然變寬了,那是因為到了湖中某個島上的緣故。比如白島,就是緊連長堤的,島上有面湖而建的遮擋風雨的弧形長廊,還有親子亭和游船碼頭等。
金山湖畔,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春天,桃紅柳綠,風情萬種,更有那一水碧波,瑩瑩照人。夏季,荷花盛開。秋天,水杉火焰般地釋放著激情和喜悅。即便是冬天,寒冷枯萎,也擋不住愛的涌動。鎮江是個多情的城市,愛情文化元素很多。城南有《天仙配》,城北有《甘露寺招親》,城東有《華山畿》,城西有《白蛇傳》。這些故事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有傳說,也有歷史的真實,使鎮江這座城市越發地彰顯出迷人和溫柔。
我是立春之前去的,主要是想去看看在春天來臨之前,那里的景色是不是被寒冷的冬天摧殘了。
從湖畔的西側大門進園,瞬間就被喜慶的氛圍包裹。廣場上,有幾十排大紅燈籠高懸。穿過紅燈籠,前面就是千葉廊橋——由一千片木板連接而成的水上棧道。一千片寓意一千年,白蛇修道千年后變成白娘子來人間尋找有緣人。有孩子在上面蹦跳。夏季擁擠的千葉廊橋變得有些冷清,嬉嬉鬧鬧看荷花的人不見了,因為,此刻廊橋兩側的湖中是光禿的,可以看到整個湖面。
右側水面上有許多綠藻,粗看,以為是浮萍漂在上面。沒有一絲荷葉的影子,幾只紅嘴黑毛水鳥正在清淺的水里啄食。一湖碧綠,醉了幾多芳心。
再看左側,從沒想過枯萎的荷葉會是這般美。在我固有的思維里,葉枯了,總是衰老可憐的。但眼前的荷葉雖然縮得只有巴掌大,有的甚至沒有葉,就單單一個細條條的枯莖,但它們卻浩浩蕩蕩地站在水里,看不出有蕭瑟之感。有靈巧的水鳥站在枯荷上歪著可愛的腦袋,正埋頭梳理自己的羽毛;也有水鳥在其間追逐,鳴叫。但更令人驚喜的是,荷葉之外的湖面泛著波光,有兩只水鳥飛過水面,留下兩道長長的波浪。岸上有鳥雀在和鳴。天氣雖陰冷,但這兒卻處處洋溢著春的喜悅。久違的太陽也鉆破云層,出來了,把光傾瀉在湖面,于是,一湖碧水又多了幾分溫暖和靈動。
一襲白衣的白娘子塑像俏立在廊橋中的小島上,手中拿著一朵鮮艷的玫瑰,不知是誰家姑娘還是小伙子放的。在金山湖畔的白娘子愛情文化園,感覺抬頭舉足間都流淌著愛情元素。就連樹上的鳥窩都是成對的,要么兩個窩疊摞在一棵樹上,要么兩個窩就并排筑在兩棵緊挨的樹上。再看那些水鳥,兩個一對,四個兩雙的出沒,如果不是因為它們個頭小,貌看還以為是鴛鴦呢!
走上訪仙橋,自然就想到白娘子下凡尋許仙的故事。白娘子西湖斷橋尋到許仙后,一起來鎮江開藥店謀生,后被法海騙到金山寺,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救出許仙。訪仙橋堪比西湖斷橋。金山湖并不遜色西湖。隔湖相望金山寺,寺廟層層疊疊,慈壽塔直上云霄。移步攬云橋,江天禪寺那莊嚴的黃墻灰瓦伸手可觸,梵音聲聲。
湖畔邊,有水漫金山地雕,以《水漫金山》《盜仙草》和《塔鎮滄桑》為主題,再現了白娘子為救許仙歷經千辛萬苦的情景。也有刻畫他們生活場景的群雕:晾衣,擔水,推磨,搗藥等,恩恩愛愛,形影不離。不知隔岸金山寺里法海怎么想。也許,在洞里修行的法海早已忘了以往的偏見,也試著接受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思想。不然,這金山湖水不可能這么平靜,這么和美!這么叫人心生眷念!
湖畔棧道上,有人笑語盈盈走來。隨便擺個造型,就有幾分嬌美和嫵媚。有畫船搖櫓到江心的文曲島,這是一座沒有與橋和長堤相連的島,島上樹木成林,是鳥兒的天堂。有只白鷺鳥從文曲島飛來,就像舞者,在湖面上飛來飛去,眼看要飛到你的視線之外,就在你焦急張望時,它卻又神奇地出現在了你的視線里。這次,它帶來了同伴——兩只白鷺鳥并排高飛。于是,你的心不由得激動起來,也隨著鳥兒一起飛翔……
世間風景萬萬千,此處唯吾獨愛。山色朦朧,水面遼闊。琴瑟和諧,鳥鳴啾啾。行走其中,男女老少無不笑容滿面。盡管樹木還是枯的,但愛如湖水,已盈滿心頭。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