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周姓多稱周敦頤之后

南山鶴林景區紀念周敦頤的茂叔祠 邱隆洪 攝

鎮江周氏家譜書影

周文矩
文/邱隆洪
周姓,為全國十大姓氏之一,位列第10,全國將近2700萬人姓周,約占全國人口的1.91%。江蘇周姓人口不少,為全國周姓分布第二大省,周姓為江蘇第八大姓,全省將近230萬人姓周,約占全省總人口2.74%。周姓在鎮江姓氏中排名第9位,全市超過6萬人姓周,在鎮江常住人口中約占1.88%,意味著我們身邊平均每53個人中差不多有一個人姓周。
鎮江周姓的歷史超過1700年
周姓主要來源于后稷,傳至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遷居周原(今陜西岐山東北),改國號為周,稱周族,文王子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傳至第24王周赧王,為秦所滅,王族被廢為庶人百姓,便以周為氏。其中一支為周平王之子姬烈之后,居于汝南郡,發展成為名門大族,后代周姓多以“汝南”為郡望。《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還收錄了周姓其他50多支來源。
周姓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發展,在東漢,江南一帶已有周姓分布。袁紹部將周昕,即為會稽人。東漢末年,京師(洛陽)遭董卓之亂,中原周氏大批東遷,繼而南渡,周姓在江南的分布愈加廣泛。
周姓在今鎮江市域居住、生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晉末年,迄今已超過1700年。永嘉之亂時期,北方大批僑民南遷,其中就有周姓僑居南徐州(治京口,今鎮江):東晉周顗,字伯仁,汝南安城人,元帝初鎮江左,召為兗州剌史(當時兗州寄居京口);周顗弟周謨,為晉陵太守,擔任晉陵太守的,還有周懋;南朝梁周弘讓,汝南人,隱于茅山,后為仁威將軍,筑仁威壘,子孫世居句容。
唐代以后,周姓廣泛分布于今鎮江市域城鄉各地,《魏法師碑》碑陰題名的丹徒東鄉村民中,就有周姓;北宋淳化三年《潤州砌大市磚街》碑所見鎮江城區居民姓氏、句容崇明寺北宋紹圣題名石刻所見居民姓氏,均有周姓。
鎮江方志有多支周姓遷移今鎮江市域的記載,其中,宋代遷居鎮江的周姓有:周孚,字信道,本濟南將家子,避亂南徙丹徒(或說家于丹陽呂城);周方叔,高郵人,隱居潤州之五州山;周仲武,字安世,原籍山東,仕宋為兵部尚書,遷句容之五渚坊。元代遷居鎮江的周姓有:周夢震,字亨甫,永嘉平陽人,居京口。明代周泰疇,金沙(今金壇)人,字孟巖,萬歷丁未進士,歷官云南左布政使,慕句容風土醇樸,登第后因家焉,子孫入籍句曲。清代周過庭,字子訓,本姓過,蘇州人,丹陽教諭過于飛之子,占籍丹陽周氏。
此外,元代鎮江上萬戶府軍戶、明代鎮江衛指揮使司軍戶、清代駐防京口八旗漢軍均有周姓,清代駐防京口八旗蒙古旗人也有取周姓的,他們的后代共同構成了今天鎮江周姓的一部分。
鎮江周姓多稱周敦頤之后
鎮江周姓有多個分支,其中不少自稱宋代理學大師周敦頤之后。周敦頤,字茂叔,謚號元公,北宋道州營道(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據史書、方志記載,周敦頤的父親在他幼年時就去世了,他隨母親鄭氏千里投親來到潤州丹徒縣,寄居在時任龍圖閣學士、兩浙轉運使的舅父鄭向家。不到一年后,鄭氏去世,周敦頤遵照母親的遺囑,將她安葬在潤州,并依照當時的禮制在鶴林寺為母守喪,今南山鶴林景區建有紀念周敦頤的茂叔祠。鎮江多支周姓均自稱周敦頤之后,但是追溯的世系及子孫名諱并不一致,未可足信。
《中國家譜總目》收錄鎮江周姓家譜6種,江蘇省檔案館藏有句容周氏宗譜,未收入《中國家譜總目》,這些家譜記載的鎮江周姓分支主要有:
1.潤州周氏,這支周氏五代末年始籍丹徒,因家譜毀失,前代不可考,以明初人周濬之為一世祖。五世周寬,字宏裕,號賓月,生五子:玘、琳、瑛、璇、璽,別為五房;周完,為車兒寨支,十一世以后失載;周定,為酒海街支。二十世起通族統一班次,字派為:忠孝振家聲,詩書綿世澤……子孫散居鎮江城內各處及丹陽、蘇州、揚州、泰州、姜堰、盱眙等地,還有流至江西、河南、北京等地的,另有多支下落不明。
2.潤東周氏,這支周氏尊周敦頤為始祖。譜稱周敦頤生二子:周壽、周燾,始遷祖周文榮,行成一,字云谷,為周壽六世孫、周敦頤七世孫,元時任海門教諭,文榮之孫周基,行華一,避元末徐壽輝、陳友諒之亂遷潤州開沙;文榮玄孫、五世周清,字天澄,行惠七,又行樹七,明成化三年因開沙基址坍沒,移至藤蓼沙姜家嘴,生五子:景春、景安、景文、景祥、景源,其中四子周景祥年十四而歿,無傳,其余四子別為長、二、三、五房四大分。十四世起字派為:宜紹承先志,以光顯其庭……子孫散居順江洲、太平洲、再興洲、樂生洲、寶晉洲等地,還有遷往鄰近的諫壁、大港、丹陽白兔山、句容白兔鎮、武進、靖江、金壇、溧水、溧陽、蘇州、吳縣、崇明、揚州、江都、儀征、高郵、通州、如皋、東臺、寶應、興化、盱眙、桃源、宿遷等地的,以及遠遷徽州、安徽霍邱、浙江湖州、長沙、武昌、直隸順德府巨鹿縣、河南歸德府、廣西太平府等地的。
3.潤東洪溪周氏,這支周氏也尊周敦頤為始祖。始遷祖周英,字季偉,行壽三,為周敦頤次子周燾四世孫,南宋末年避元兵之亂由潤城遷居潤東洪溪(今大港),后代有遷江都邵伯、宜陵及宜興等地的,根據世系表,這支周氏自二十二世起字派為:應選元士維、舜乾恒文正……
4.潤東當江沙蕭家港周氏,這支周氏其實是由三個小支派聯宗而成的,以西漢開國功臣周勃為外紀始祖,以宋代周敦頤為內紀始祖。譜稱周敦頤為周勃三十二世孫,生三子:周壽、周謨、周申。周壽隨父遷居潤州,子周季次居鶴林寺側,數傳后至周公貴、周公和,明初避張士誠之亂,遷居潤東復原洲,公貴生子道鑑,遷丹徒圌東;公和生子道於,遷泰興泰界洲,是為長房一支。周謨之孫周宏,南宋時為中軍都統制,居鎮江,十數傳至明初周武,以武功封雄武侯,賜田三千畝于當江沙,子孫遂家于此,是為二房一支。周申后裔周奉,明嘉靖間由金沙(今金壇)城內姚家巷遷潤東之吳沙,是為三房一支。長房23世起字派為:義裕有云,正大茂螽……二房23世起字派為:賢良方廷,文長浩螽……三房23世起字派為:篤士芝瑾,連元浩螽……子孫散居當江沙、德興洲、細民洲、丹陽包港、丹陽呂城等地,另有遷往鄰近的靖江、江陰、武進、金壇、溧陽、宜興、南京、興化等地的。
5.京江周氏,始遷祖周鼐,清代人。
6.丹陽周氏,這支周氏也尊周敦頤為始祖,譜稱周敦頤自小隨母遷居潤州舅父家,遂入籍潤州,為鎮江周氏始祖,生二子:李老、通老,長子李老居原籍道州,次子通老遷居潤州鶴林寺旁,世稱壽公。周敦頤七世孫、壽公六世孫壽山、壽仙兄弟,由鎮江遷居丹陽,其中壽山居云陽廣濟橋進賢坊,堂號“愛蓮堂”;壽仙居云陽廣濟橋北槐樹下,堂號“槐樹堂”。壽仙五世孫敬十三,遷居司徒白鶴山之東,其地后稱周巷村。敬十三生七子,長子斌一,生一子祿三,遷司徒馬巷村,為馬巷一支;四子斌四,生一子祿四,遷杏村周甲,為周甲一支。
7.句容周氏,這支周氏始遷祖為周敬直,原籍山東青州鮑家莊,后周時官至吏部侍郎,因與宰輔國事上意見不合,被貶官到建康(今南京),又見世間是非紛擾,決定歸隱句容五渚坊(今屬郭莊),成為句容周氏始祖。周敬直之子周仲武在北宋太宗一朝供職,官至兵部尚書,句容縣志有載。周仲武生三子:表卿,將仕郎;正卿,錄事參軍;德卿,將作郎。明永樂十六年進士周禮,出自這支周氏,為十三世。
■周姓小檔案
周
周姓為全國第十大姓,將近2700萬人姓周,約占全國人口的1.91%;
周姓為江蘇第八大姓,全省將近230萬人姓周,約占全省總人口2.74%;
周姓為鎮江第九大姓,全市超過6萬人姓周,約占鎮江常住人口1.88%。
■鎮江周姓名人
周文矩
五代南唐畫家,句容人,工人物,尤擅仕女,多以宮廷貴族或文士生活為題材,兼畫山水、佛道,后主時任翰林待詔,有《重屏會棋圖》等傳世名作。
周楨
清代官吏、作家,字鹿崖,句容人,康熙五十一年進士,歷內閣中書、湖南道縣、綬寧知縣,直隸靖州知州,所任皆有政聲,雍正八年因病告歸,著有《存青閣詩文集》。
周鎬
清代畫家,字子京,丹徒人,工山水,精于用墨,為潘恭壽、張崟之后京江畫派又一大家,有《京江二十四景冊》傳世。
周伯義
晚清文學家、方志編纂家,字子如,號焦東野史,丹徒人,擅長詩文,工篆隸、鐵筆,喜收藏金石字畫,終身不仕,以著述授徒為業,撰有《金山志》《北固山志》《焦山志》《焦東志》等,另有《焦東閣詩存》,輯有《京江后七子詩鈔》。
明清兩代,鎮江周姓有進士6人,舉人19人。《鎮江人物辭典》收錄周姓人物70多人。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