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五十三坡”往事

五十三坡老照片 陳大經 攝
□ 潘春華
五十三坡,是歷史文化名城鎮江一個很別致的地名,老鎮江人幾乎人人皆知。首先它是指古城鎮江銀山門的西津渡觀音洞東側古人所砌筑通向云臺山的一條五十三級臺階坡道。這五十三級臺階,早年是用斑駁錯雜的青條石板一級級筑就的,蜿蜒曲折,如今已經換成了水泥臺階。同時,也泛指與迎江路平行、聯結大西路和長江邊的三馬路,以及五十三級臺階坡道東面的一大片扇形廣場。
據《鎮江市地名錄》記載:“五十三坡:南至大西路,北至長江路……早年建有通向云臺山坡道,有臺階五十三級,故名。原三馬路于年并入,統稱五十三坡。”
沿著云臺山畔五十三坡的53級臺階拾級而上,穿過坡頂處的一道券門,便能看見西津渡古道上元代建造的昭關石塔及晚唐時期遺存的觀音洞和清代救生會了。券門石額上清晰地刻有趙樸初題寫的“枕江”二字,形象展示了這里曾緊臨著滔滔江水。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五十三坡的坡道旁,曾存放著一門晚清時的鐵炮,附近許多孩童過年時,常把點燃的鞭炮扔進鐵炮里炸響。
過去,每到觀音菩薩生日或佛教其他節日,觀音洞的香火便旺盛起來,梵音不絕,成為古城一景。人們到觀音洞燒香拜佛許愿,必先在昭關石塔下走過,據說可受觀世音、黃財神的庇護。此外,游子們由西津古渡乘船渡江北上,大多登臨五十三坡,過石塔,再去觀音洞燃香三炷,感受那份虔誠和守拙之心。
五十三坡坡頂的券門下原立有一根半人高的鋼筋水泥柱,有人誤以為是古代犯人的行刑柱。其實不然,此乃上世紀初為防止獨輪車轉彎下坡時誤栽入五十三坡而設置的一根安全樁。何況,西津渡乃佛門凈域,何來刑場之說?更何況,古代哪來的鋼筋水泥柱?
新中國成立初期,五十三坡東側的這片廣場被建成大眾游樂場,市民們稱其為“小大眾”,許多江湖藝人在此擺場子賣藝,是商賈云集、店鋪林立、三教九流匯聚、攤點遍地的繁華場所,與其周邊的迎江路、大西路、天主街、二馬路等均是當時鎮江相當熱鬧的地方,是鎮江市井百姓最喜歡光顧的場所,也是老鎮江人心目中的一塊寶地及樂土,堪稱北京的天橋和南京的夫子廟。
這里有說書的書場、唱揚劇淮劇的劇場,有唱小曲的、說口技的、木偶戲、猴把戲、變戲法、玩雜技的,還有拉洋片、西洋景、雀子銜牌算命的、測字打卦看相的、跑馬賣解走繩索的、巧捏面塑賣糖人的、套圈子的、打康樂球的、耍刀弄槍手掌劈磚打拳賣藝的、治跌打損傷賣狗皮膏藥的,還有賣古玩的,撐起了陽傘拔牙的,擺伢伢書攤的,蕩剃刀刮胡子剃頭扒耳屎的,以及地攤上兜售鬼臉子(臉譜)、抖翁(空竹)、泥叫子、泥人、風箏、竹蜻蜓、扳不倒子(不倒翁)、老牛(陀螺)、木制刀槍的等等,吸引了眾多孩童們的眼球,引得小孩拉住大人不買就不肯走。流動攤販則端著匾子來回走動,售賣香煙、火柴、手紙及梔子花、白蘭花、茉莉花、頭花、鞋樣子、繡花樣子……
每到下午,廣場中心即成了跳打彈唱、江湖雜耍熱鬧的集中點,圍著里三層外三層觀眾。各種風味特色小吃也不失時機地紛紛擺攤設檔:有賣餛飩、糖芋頭、桂花糖粥、湯圓、香干臭干、回鹵干、蘭花干、五香素雞、鴨血粉絲湯、豆腐腦、糯米桂花藕、茶雞蛋的,也有賣梨膏糖、麥芽糖、棉花糖、絲線糖、雞蛋片、酒釀、成串生熟荸薺、冰糖葫蘆、炒白果、糖炒良鄉栗子、椒鹽花生米、涼茶、應時水果的,還有做火燒、插酥燒餅、油餅、大餅、吊爐餅、酒釀餅、麻油馓子、涼團、涼粉、油餃子、油墩子、糖麻花、糍粑、豆沙炸糕、梅花糕、蜂糖糕、金剛臍、麻團、牛肉鍋貼、素菜包子、水晶包子、高莊饅頭等各式小吃的。
游樂場內不時見到扛著貨架掛滿五顏六色小百貨的攤販,邊搖撥浪鼓邊吆喝;胸前挎著一只白鐵皮箱的瘦老漢,在不停地以手掌擊響鐵皮箱叫賣五香爛蠶豆等,吆喝聲、鈴鼓聲、戲曲彈唱聲此起彼伏,可與上海的城隍廟和南京的夫子廟相媲美。
記憶中,這里所有游樂項目的消費水平都是低檔次的。例如打長盤康樂球,只要花兩分錢就可痛快地玩上一局。游樂場內草臺班子唱戲的票價不僅遠低于黃金大戲院,而且也低于當時寶蓋路上的大眾劇場。揚州評話的上檔次的藝人例如王少堂和他的孫女王麗堂說《水滸》,都定點在銀山門與大西路交界的新龍江茶社開講,讓觀眾一邊品茶一邊聽說書。來大眾游樂場無論聽戲或是聽說書的,一律站票。孩子們如果不是由大人領著來游樂場聽書看戲,便是蹭看各種表演,中午隨便買點小吃充饑,就可以玩上一整天。1958年后,游樂場又改為銀山門古玩市場,在滬寧線收藏界頗有名氣。
不過,在五十三坡下的廣場上,歷史上曾開過兩次有名的公審大會:
第一次公審是在1937年11月。鎮江大華飯店遭日機轟炸,建筑被炸毀,傷亡很大。民眾舉報敵機空襲時有人在五十三坡頂上打信號彈指引目標。警方隨后破獲了日本間諜大井弘(曾在義渡碼頭街開設診所作掩護)秘密組織的諜報網,那個打信號彈的漢奸正是鎮江著名西醫蔣懷仁的不肖之子蔣孝忠。警方在蔣孝忠住處查獲一部收發報機和一支信號槍,罪證確鑿,他和另兩名同案犯在五十三坡下經公審后被押赴長江邊空地槍決。這次公審判決,狠狠打擊了古城淪陷前夕漢奸敵特的囂張氣焰。
另一次公審是1949年,鎮江剛解放不久,銀山門一帶尚有以綽號叫“大頭菜”的吳某為首的地痞惡霸為非作歹、搶劫財物,民憤極大。鎮江市軍管會在五十三坡下的廣場上召開大會公審了這一犯罪團伙,殺一儆百。群眾觀看公審者不計其數,個個拍手稱快。
往事如煙,五十三坡早已翻過了昨天的一頁,如今舊貌換新顏,已納入西津渡景區,列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然而,舊時五十三坡的往事,依然記憶猶新,難以抹去。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