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丹陽:“1+1+N”監管模式讓紙上建議變為“路上行動”
金山網訊 近日,江蘇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專題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江蘇省丹陽市導墅鎮報送的“創新鄉鎮人大監督工作 增強基層監督實效”研究課題榮獲三等獎。導墅鎮也成為全省唯一獲得該項榮譽的鄉鎮。

資料圖
該項榮譽是導墅鎮實施“1+1+N”的監管模式、建立代表聯系項目責任制和群眾監督機制的成果。
“1+1+N”監管模式的產生,源于導墅鎮解決的一件民生實事。“丹里路東新段到盛甸橋段一直沒有路燈,給該片區的百姓出行帶來諸多安全隱患,群眾反響較大,尤其是珥陵段路燈新建之后,大家反應更加強烈……”接到人大代表和群眾反映后,導墅鎮政府第一時間開展調查研究,拿出解決方案。“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讓紙上建議變為‘路上行動’”,這是導墅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的一致意見。該鎮人大也針對這一百姓重點關注的民生事項建立了“1+1+N”的監管模式,即:一個代表小組聯系一件民生事項,開展視察、檢查等多種監督手段推進民生事項進程,由導墅鎮東新選區的人大代表就近監督,助力民生事項落地。該事項僅用3個月就圓滿完成,有效解決了百姓出行的安全問題。
據了解,導墅鎮堅持“監督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老百姓受益”這一理念,立足突出全局工作重點、農村建管難點、生態文明焦點,創新開展民生事項代表票決制監督工作,實施“1+1+N”的監管模式,建立代表聯系項目責任制和群眾監督機制,確保各事項有效落地。此外,該鎮堅持“抓重點、議大事、求實效”的原則,切實加強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督促鄉鎮政府和職能部門依法行政、公正執法,有力推動了重點項目建設,民意的針對性、建議的辦成率、代表的滿意度均逐年提升,進一步促進民生改善,助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建于1976年的導墅鎮老元褚橋,40多年來一直是附近村民出行和農產品運輸的重要通道。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交通流量越來越大,原先的橋梁設計荷載等級較低,逐漸不堪重負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被鑒定為五類級危橋,并且橋梁寬度也已不能滿足農村公路提檔升級要求。

資料圖
基于上述問題,導墅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導墅鎮人大重點督辦,通過實施“1+1+N”的監管模式,讓紙上建議變為“路上行動”。新元褚橋建設項目于2022年完成項目招投標后便進場施工,2023年完成橋梁主體施工收尾、周邊道路建設等工作。目前,元褚橋重建工程實現通車,困擾東新村塘里片區村民走危橋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村民們喜氣洋洋,對政府實實在在解民憂贊不絕口。
“實施‘1+1+N’的監管模式,是開展民生事項代表票決制監督工作的一種創新成果。”導墅鎮人大有關負責人說。接下來,導墅鎮將深化監督理念,強化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全局意識、民本意識,做到抓一件成一件,抓一件解決一件,確保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得到維護和實現。(印牧欣 沈紅 佘記其)
責任編輯:華筱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