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山公園
文/雨林
市區藏著一座靜謐的寶塔山公園。
寶塔山,原名鼎石山,在古運河風光帶上。前不久,我來到這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假山清池,幾朵蓮花漂浮在池中,甚是養眼。順臺階向前,空氣中彌漫的花草青香與濕潤泥土的氣息撲面而更來。走不多遠,在綠葉青藤掩映下的是清代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的詩碑,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是龔自珍含憤辭官南歸、返程途中路過鎮江都天廟時寫下,表達了作者心憂天下的情懷。
漫步在曲徑小道,我來到一片開闊地帶。這里是友好廣場,彩色大理石制成的世界地圖嵌在廣場中央,上面標示著和鎮江締結的7個友好城市。站在那里,磚砌仿木結構,高32.5米的僧伽塔就在眼前,俯身聽到潺潺流水淌入清澈的潭水中,潭邊疊石造景,綠樹成蔭。這里是寶塔山公園最佳打卡處。
見此情景,多年前的往事涌現在我眼前。那時我和分別幾十年的同學在這相聚,大家排著隊拉著手,穿著統一的服裝,做著統一的動作,拍照、錄像。累了,坐在地上,仿佛我們回到了學生時代的春游,吃著零食,喊著對方的乳名,說著當年的糗事。那一刻,多少愛恨情仇,一切都在談天說地中隨風而去。
走過櫻花園,沿著臺階往前走,便到了僧伽塔。此塔始建于唐代,原在洪澤湖南岸的泗州城。因避戰亂,僧伽塔從泗州遷塔到鎮江的壽邱山,明萬歷年間,僧伽塔又從壽邱山遷塔于鼎石山上,成為鎮江東大門的重要標志。記得我小時候,從諫壁回鎮江市區,從遠處看到塔尖就會興奮起來,知道快要到市區了。
我正準備繞塔一周,走在我前面的小孩和他身后爺爺講的話引起了我的注意,“爺爺快看,磚頭還有字呢”。我快步向前,果然在磚塔上看到許多青磚上有諫壁A字樣,字母A是商標,在諫壁兩字的中間,我曾聽父母說,當年維修重建時,磚頭是由諫壁磚瓦廠生產的,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工人們連夜用板車拉來的。現在,雖然廠不存在了,但它的產品永遠留存在寶塔之上,也算一種紀念吧。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