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朝廷重臣巫伋
文/金力
說起鎮江的歷史文化名人,巫伋無疑是不可或缺的一位。巫伋為南宋朝廷重臣,他身居高官,卻心系故土,曾為家鄉文化建設作出貢獻。
巫伋(1099至1173)是鎮江句容人(今邊城青山村)。青山巫氏有著深厚的“尚儒、篤學”的家風。據《巫氏宗譜》記載,青山村為隋朝仲懿公巫彥徽所開創。巫彥徽,福建寧化人,曾為隋煬帝中書舍人,中書舍人在隋煬帝掌朝期間地位顯赫。618年巫彥徽因隋煬帝揚州被弒而棄官,后舉家落戶在句容青山,成為江南巫氏元祖。千百年來,青山巫氏子孫繁榮昌盛,人才輩出,出過多名科舉成功者。巫伋是巫彥徽第十六世孫。巫伋父親巫必,知名鄉里,生有五子,巫伋是最小的一個,少時勤奮刻苦,博學善文,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考中進士。
巫伋中進士后,從此“鯉魚跳龍門”踏上了仕途。先后任秀州華亭縣青墩(今上海松江縣西)鹽場水路鹽運官,繼遷御史臺、監察御史、同知貢舉、諫議大夫、給事中、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直至在南宋最高權力機關擔任要職。
巫伋在“南北對峙”時,有過一段最為尷尬的從政經歷,曾背負朝廷“議和”的重任出使金國。北宋亡,徽宗、欽宗二帝被擄往金國,從此金強宋弱,南宋一味委曲求全,多次派官員出使金國,都為虛情假意,尤其不愿接回欽宗帝,怕影響南宋高宗的合法皇位。1151年巫伋受宋高宗派遣,為祈請使出使金國。對此行,史書有詳細記載。巫伋見到了金主完顏亮,完顏亮問:“所請者何來?”巫伋提出了請求“乞迎請靖康帝歸國”,完顏亮來了興致,令譯者傳言,“不知歸后甚處頓放?”完顏亮想知道南宋如何安頓回國后宋欽宗。“本朝稱皇帝”巫伋說,回去后稱皇帝。完顏亮笑了,“此是汝中國事,當自理會。”巫伋唯唯而退曰:“以待辭而歸。”
其實,巫伋面對完顏亮“甚處頓放”的疑問,回答“本朝稱皇帝”,并不能代表宋高宗的意思。而且金國并沒有拒絕送回欽宗,只是巫伋這一“待辭”就不見了音信,宋高宗也再沒有提及此事。史書有載,在巫伋出使金國五年后,宋欽宗病死于金國。
巫伋處于國家多難時期,雖然得到朝廷的重用,但為官時期非常短暫。自1138年登進士第,到1152年罷政落職,從政經歷僅14年。有史書說,巫伋因“因其輔政能力不足,且涉及貪污營私的行為”而罷職,其實存疑,更為可信的是:“因被奸相秦檜誣陷而罷官。”巫伋在位時,正是奸相秦檜獨攬朝政、專權自恣的時期。
秦檜的特點是善于翻臉不認人。史書載,自1141年至1155年秦檜任宰相期間,共計有孫近、樓炤、王次翁、范同、萬俟卨、巫伋等二十三位朝廷高官,其中20人被貶職或罷免。對于巫伋的罷職,有著更為詳實記載:宋時,巫伋、秦檜為江寧府同鄉(南宋時句容屬江寧府管轄),有一天,秦檜在都堂問他:“里中有何新事?”巫伋吞吞吐吐說:“近有一術士自鄉里來,頗能論命。”秦檜立時變色說:“是人言公何日拜相。”巫伋惶恐萬狀,而后諫官的劾奏也隨之而來,巫伋不久被罷官。
巫伋在朝廷任職雖短暫,但身居高官時一直眷戀著故鄉。曾捐薪建造龍游山寺院,題額“昭圣”。巫伋到哪里也不失讀書人的本性,曾專程到訪茅山書院。早在北宋時期茅山書院影響就很大,為“四大”書院之一,“由處士侯遺創建于江寧府三茅山后”。侯遺為宋代隱士,句容通德鄉人。《至順鎮江志》記載:“侯遺,隱居茅山,創書院,教授生徒,積十馀年,自營糧食。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王隨知江寧府,奏請于茅山齋糧所剩莊田內給三頃充書院贍用,從之。”受到賜田待遇,茅山書院一度紅火,曾經培養出一批有名望的學者。
侯遺曾寫詩《茅山書院》:“精舍依巖壑,蕭條自卜居。山花紅躑躅,庭樹綠栟櫚。荷鍤朝蕓隴,分鐙夜讀書。浮云蒼狗幻,一笑不關余。”詩中能看出書院曾經的興旺。巫伋到訪時,由于南宋朝廷不重視儒學茅山書院因此荒廢,作為橫跨兩個時代的人,巫伋觀此衰敗景象,不由感慨題詩《茅山書院謁侯處士像》:“齋糧資講舍,遺像拜山中。不尚神仙術,特存儒者風。斯文真未喪,吾道豈終窮。為憶皋比擁,庭前古木叢。”詩中飽含深情和懷念。
巫伋一直秉持“尚儒、篤學”傳統,在他的影響下,其子巫孝恭、巫孝杰,也分別于1151年、1175年登進士第,一門父子三人先后登進士第,成為句容青山村的美談。巫伋65歲時定居無錫錫山,1173年病卒,葬無錫華慮山。《巫氏宗譜》有記載:朝廷贈左朝議大夫,追謚“文惠”。
責任編輯:阿君
